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省劄的意思、省劄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省劄的解釋

古代中樞各省的文書。 宋 曾敏行 《獨醒雜志》卷六:“其登科時年甚少,復中法科,繼聞以法科進者不大拜,悔之,不受省劄。” 宋 周密 《齊東野語·趙伯美》:“省劄既下, 吳農丞 辨析狀雲:‘ 革 弟 蒙 ,分符罔功,以病丐祠。增秩改麾,既被繳駁,聖恩寬大,遂畀祠廪。’”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省劄”是古代中國由中央官署(如中書省、門下省等)籤發的官方文書,多用于傳達政令或指示。具體解釋如下:

  1. 詞義構成

    • 省:指中書省、尚書省等中央行政機構。這些機構自魏晉至元代長期存在,元代“行中書省”演變為現代省級行政區的起源。
    • 劄(zhá):通“劄”,指官府文書。古代“劄”多用于上級對下級發布的正式文件,内容涉及政令、人事任免等。
  2. 功能與用途
    省劄是中央官署行使行政權力的重要載體,常見于唐宋至元代,内容可能包括:

    • 頒布朝廷政策
    • 下達官員任命
    • 批複地方請示
    • 傳達皇帝旨意(需經三省程式)
  3. 曆史背景
    元代中書省權力擴大,地方設“行中書省”(簡稱“行省”),其籤發的文書也稱為省劄,成為地方行政的重要依據,奠定了後世省級行政區劃的基礎。


提示:若需具體朝代案例或文獻出處,可進一步查閱《唐六典》《元史·百官志》等史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省劄》是什麼意思

《省劄》是一種古代文書,用于向上級官員報告地方事務或請求救援。它可以包含政治、經濟、軍事等各種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

《省劄》的拆分部首是「省」和「卩」。其中,「省」是部首,表示與政務相關;「卩」是省略字形式的部首,用于表示寫字時的結構。

《省劄》的總筆畫數為18畫。

來源

《省劄》最早出現于古代中國的官府文書中,其來源可以追溯到秦漢時期。當時,官員們使用《省劄》來向上級報告情況。

繁體

《省劄》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省劄」。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省」的形狀與現代略有不同。它由左右兩個部分組成,左邊是「⻏」,右邊是「⻖」。而「劄」則由「刂」和「卩」兩個部分組成。古時候的寫法在字形上更為複雜,與現代的寫法有所區别。

例句

1. 他花了一整天的時間來撰寫《省劄》。

2. 來自各地的《省劄》一直湧入中央政府。

3. 按照規定,地方官員每周必須提交一份《省劄》。

組詞

1. 省略(shěng lüè)

2. 劄牒(zhá dié)

3. 劄記(zhá jì)

近義詞

1. 奏章(zòu zhāng)

2. 奏折(zòu zhé)

反義詞

1. 答複(dá fù)

2. 批複(pī fù)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