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征集人夫。《警世通言·拗相公飲恨半山堂》:“恐驚動所在官府,前來迎送,或起夫防護,騷擾居民不便。” 嚴敦易 注:“起夫,徵集人夫。” 清 劉嗣绾 《起夫歎》詩:“吏胥起夫聚鑼鼓,攔街捉人入官府。”
起夫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可分為以下兩個主要義項:
指官府強制征召平民從事勞役(如運輸、築城、修路等)。此義項屬古代行政用語,帶有強制性色彩。
權威來源: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第9卷第1267頁(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年)明确标注:“起夫:征調民夫。”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14年)第1015頁釋義:“調發民夫。”
在部分地區方言中,“起夫”特指出殡時擡運棺材的人。此用法保留于民俗語境,常見于地方志及民俗文獻。
權威來源:
《現代漢語方言大詞典》(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4卷第3548頁記錄:“起夫:喪事中擡棺者。”
《中國民俗文化大觀》(北京出版社,1999年)第217頁描述:“北方部分鄉村稱擡棺者為‘起夫’。”
“起”含“發動、征調”義(《說文解字》:“起,能立也”引申);“夫”指成年勞力(《周禮》:“凡徒役,毋過家一人”)。二字組合凸顯官府對民力的強制性調用,後引申為特定民俗角色。該詞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多見于曆史文獻及方言研究。
“起夫”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文獻中較為統一,具體解釋如下:
“起夫”指古代官府征集民衆服勞役的行為,常見于曆史文獻中,多與強制征召勞動力相關。
詞源構成
曆史背景
該詞多見于明清小說及官方記錄,如《警世通言》提到“起夫防護,騷擾居民不便”,反映官府征役對百姓生活的幹擾。
使用場景
通常用于描述官府因工程、防禦等需求強制召集民衆,如清代劉嗣绾《起夫歎》中“攔街捉人入官府”的描寫。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警世通言》原文或清代相關史料。
擺印幫套報船背壞閟祠别寝避井入坎拆忙月禅扃抽筋拔骨鹑鴳觸衣大别山脈貸恤單覂倒戈卸甲導谕掉盞子釘書釘珥筆法比氛埃佛隴筻口貢公共恪狗舌桄桔橫迸虎珀堿蓬踐襲腳勁髻叢曠遠揆理憀戾離散迷朦碰運氣潛神默記其道亡繇旗軍輕翰青旗清醒棄繻生柔緑柔易擅管庶邦頌贊竦詟提純題詞透索吳會瞎馬臨池相須為命閑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