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恭謹。共,通“ 恭 ”。《左傳·昭公十六年》:“ 子産 戒曰:‘苟有位於朝,無有不共恪!’”
“共恪”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釋:
1. 基本釋義
“共恪”意為恭謹、恭敬謹慎,其中“共”是通假字,通“恭”()。例如《左傳·昭公十六年》記載子産告誡:“苟有位於朝,無有不共恪!”即強調為官者需保持恭敬态度。
2. 字詞解析
3. 文獻出處與用法
該詞多見于先秦文獻,如《左傳》中的用例,體現古代對禮儀和态度的重視()。現代漢語中已不常用,多出現在古籍研究或特定語境中。
4. 注意可能的誤解
部分現代解釋(如)提到“共同奮鬥”的含義,但此說法缺乏古籍依據,可能是對“共”字的誤讀或引申發揮,需結合原文語境判斷。
若需引用此詞,建議優先采用“恭謹”的核心釋義,并注意其通假字特點及曆史語境。
共恪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其中,“共”是由“共”部首和8畫構成的,“恪”是由“心”部首和9畫構成的。
共恪一詞源自《論語·學而第一》:“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其中“共恪”可以理解為“共同學習”、“共同享受”、“共同進步”的意思。
繁體字中,共恪分别寫作「共」和「恪」。在古代漢字中,共恪也是以現代所見的樣式書寫。
1. 在團隊中共恪學習,我們的進步非常快速。
2. 多年的合作讓我們共恪天倫之樂。
共感、共進、共享、恪守、恪盡
共賞、共襄、共同、共享
個人主義、自私、獨占、各自為政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