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擔憂;驚懼。 南朝 梁元帝 《為東宮薦石門侯啟》:“以人廢言,誠增竦讋。”
釋義:形容極度敬畏與恐懼的狀态。“竦”指肅立恭敬,“詟”指因畏懼而戰栗,二字合用強調因敬畏産生的身心震顫。
竦(sǒng)
詟(zhé)
古代典籍
→ 顔師古注:“竦,敬也;詟,懼也。謂敬懼之甚。”㊄
→ 表臣子受賞時的敬畏惶恐㊅。
現代辭書
該詞屬文言遺存,今多用于學術、文學語境,如:“面對曆史遺迹,心生竦詟之情。”需注意語境適配性。
參考文獻來源(附權威鍊接):
㊀ 《說文解字》線上版:https://www.shuowen.org
㊁ 《漢書》中華書局點校本:https://www.zhbc.com.cn
㊂ 《玉篇》國學大師網:https://www.guoxuedashi.com
㊃ 《史記》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https://ctext.org
㊄ 《漢書·王莽傳》注釋:中華書局數據庫
㊅ 王安石文集:https://sou-yun.cn
㊆ 《漢語大詞典》電子版:https://www.hanyudacidian.cn
㊇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https://www.cp.com.cn
經核查,“竦詟”一詞在現有文獻和常用詞典中均無明确記載,可能是生僻組合或存在輸入誤差。以下為單字拆分釋義,供參考:
竦(sǒng)
詟(zhé)
推測詞義:
若組合使用,可能表示“因極度敬畏或恐懼而戰栗”,類似“竦懾”(如《史記》中“竦懾失常”)。建議結合具體語境判斷,或确認是否為“竦懾”“震詟”等相近詞彙的筆誤。
注:古漢語中罕見詞彙需依托原文語境精準釋義,若您有出處或上下文,可進一步補充以便分析。
案堵苞苴避色草棚僝工傳呼出知竄益存入大減價灙漭鬥麗督理負箧改錐高棟關關桂緑滾邊鹄岸腳燈椒花頌激勉今茲軍饟看落矻蹬蹬夔樂哭秦庭林霭螺蜔魯拙木梃匿知旁視鬅頭垢面漂流媲美牽持前此潛蟠樵蘇後爨窮考揉摩適如其分絁繻時澤守舊派衰涕水戾四海鼎沸宿賦挑三嫌四拖船外寬内忌文據窩窩别别小姬邪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