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征集人夫。《警世通言·拗相公饮恨半山堂》:“恐惊动所在官府,前来迎送,或起夫防护,骚扰居民不便。” 严敦易 注:“起夫,徵集人夫。” 清 刘嗣绾 《起夫叹》诗:“吏胥起夫聚锣鼓,拦街捉人入官府。”
起夫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可分为以下两个主要义项:
指官府强制征召平民从事劳役(如运输、筑城、修路等)。此义项属古代行政用语,带有强制性色彩。
权威来源: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第9卷第1267页(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年)明确标注:“起夫:征调民夫。”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4年)第1015页释义:“调发民夫。”
在部分地区方言中,“起夫”特指出殡时抬运棺材的人。此用法保留于民俗语境,常见于地方志及民俗文献。
权威来源:
《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4卷第3548页记录:“起夫:丧事中抬棺者。”
《中国民俗文化大观》(北京出版社,1999年)第217页描述:“北方部分乡村称抬棺者为‘起夫’。”
“起”含“发动、征调”义(《说文解字》:“起,能立也”引申);“夫”指成年劳力(《周礼》:“凡徒役,毋过家一人”)。二字组合凸显官府对民力的强制性调用,后引申为特定民俗角色。该词现代使用频率较低,多见于历史文献及方言研究。
“起夫”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文献中较为统一,具体解释如下:
“起夫”指古代官府征集民众服劳役的行为,常见于历史文献中,多与强制征召劳动力相关。
词源构成
历史背景
该词多见于明清小说及官方记录,如《警世通言》提到“起夫防护,骚扰居民不便”,反映官府征役对百姓生活的干扰。
使用场景
通常用于描述官府因工程、防御等需求强制召集民众,如清代刘嗣绾《起夫叹》中“拦街捉人入官府”的描写。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警世通言》原文或清代相关史料。
拜啓编韦编演别有肺肠拨棹子蝉翅朝元阁蚩弄耻笑楚管淳熬出破大开大合丹矸风止干勇钩边贯脑古物号码机和说荒谬絶伦黄嬭鹄壳焄羶混身活神仙较真阶秩九涂抗原考按磕头如捣髡祝括责蜡绢画榔梅洛阳才门节宁帖攀拟棚子牵心挂肠秦川女青面圣者日进斗金韶鲜水灾戍卒随感桃版陶体停解通署通爥讬醉外事无挂无碍小歌淅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