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印刷。 清 阮元 《<群書治要>五十卷提要》:“此本乃 日本 人擺印,前有 魏徵 序。”
"擺印"是漢語中一個具有專業屬性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分析。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的釋義框架,該詞可拆解為:
基本釋義
"擺"指放置、排列的動作,"印"指印章或印刷載體。組合後通常指印刷工藝中排版定位的工序,常見于傳統雕版印刷領域,指将雕刻好的印版按次序擺放在印刷台的行為規範。
行業延伸義
在中國印刷技術協會發布的《印刷術語》(GB/T 9851-2020)中,該詞被定義為:"通過坐标測量确定印版與承印物相對位置的校準過程"(中國标準出版社,2020),強調現代印刷中精密定位的技術要求。
曆史語義演變
據《中國印刷史》記載,宋代活字印刷術成熟後,"擺印"衍生出"調配字模完成版面組合"的特殊含義(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這種用法在明清古籍刊本中尤為常見。
技術參數維度
在《平版印刷工國家職業标準》中,該操作包含三項技術指标:印版水平誤差≤0.05mm;咬口邊距公差±0.1mm;側規定位系統重複精度>99.8%(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2015)。
常見誤用辨析
需注意與方言中"擺印錢"(指舊時官府攤派費用)等非專業用法的區别。《漢語方言大詞典》(中華書局,1999)特别标注該詞在專業領域與日常用語中的語義差異。
“擺印”一詞主要有兩種解釋,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判斷:
印刷義(主流解釋)
指印刷工藝,尤其用于古籍版本描述。例如清代阮元在《群書治要》提要中提到“日本人擺印”,指日本采用特定印刷技術制作的版本。該詞源于“擺”指排版、“印”指印刷的工序組合,屬于行業術語。
象征性姿态(較少見)
部分詞典(如)将其解釋為成語,表示通過展示印章等行為彰顯權威或地位。但此用法在曆史文獻中未見明确例證,可能與“擺官印”等俗語混淆有關。
建議應用場景:
可通過查字典等工具()進一步驗證具體語境中的詞義。
昂爽寶寘步涉丞轄搭背雕廢掉鞅獨奏州房中弱水貢遺寡剌航段寒進餄餎荒落環擊會能禍結兵連蹇蹇兼義吉地金門客謹默禁體詩疾作郡屬恪居科考筐牀廓廓牢密廉法鍊翁離杯蠡勺陋風路見不平,拔刀相救毛發攀隮平一公瓊珉全勞動力然臍散利韶亮使君灘瘦筇私福佻險童阜銅馬軍童聲頑犇帷荒文化衫無塵子相敵險谀戲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