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鹑鴳的意思、鹑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鹑鴳的解釋

亦作“ 鶉鷃 ”。1.鳥名。鹑與鷃,均為小鳥。《禮記·内則》:“膳:膷、臐……芥醬、魚膾、雉、兔、鶉、鷃。”

(2).專指鹌鹑。 漢 桓寬 《鹽鐵論·散不足》:“今民間酒食殽旅,重疊燔炙,滿案臑鼈,膾腥麑卵,鶉鷃撜抅。” 馬非百 簡注:“鶉鴳,即鵪鶉。”

(3).比喻小人。《楚辭·王褒<九懷·陶壅>》:“鳳皇不翔兮,鶉鴳飛揚。” 王逸 注:“小人得志,作威福也。”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之二一:“豈與鶉鷃遊,連翩戲中庭。” 黃節 注:“鶉鷃以喻小人。” 劉義慶 《世說新語·賞譽》“所謂雲中白鶴,非燕雀之網所能羅也” 劉孝标 注引 晉 杜笃 《邴原别傳》:“ 邴君 所謂雲中白鶴,非鶉鷃之網所能羅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鹑鴳(chún yàn)是漢語中的一個古雅詞彙,具有特定的文化意涵,其詳細釋義如下:

一、本義解析

指體型微小的鳥類,尤指鹌鹑(鹑)與鴳雀(鴳)兩類常見的小型禽鳥。

二、引申義與文化象征

在古籍中多喻指目光短淺、安于現狀的庸碌之輩,與志向遠大的形象形成對比:

例:《莊子·逍遙遊》以“斥鴳笑鵬”典故,諷刺小雀不解鲲鵬之志(“我騰躍而上,不過數仞而下,翺翔蓬蒿之間,此亦飛之至也!”)。

例:《晉書·嵇紹傳》載“鹑鴳巢林,不過一枝”,比喻庸人苟安于微小利益。

三、現代用法歸屬

屬書面語中的曆史詞彙,現代漢語已罕用,僅見于成語(如“鹑鴳一枝”)或研究古典文獻的場景。


參考文獻

  1.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點校本)
  2. 《莊子·逍遙遊》(方勇譯注,中華書局)
  3. 《晉書·嵇紹傳》(中華書局校點本)
  4. 王力《古漢語字典》(商務印書館)
  5.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鹑鴳”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chún yàn,其含義可從多個角度解釋,具體如下:

1.鳥類名稱

2.比喻意義

3.其他寫法與關聯詞

該詞兼具自然生物描述與社會隱喻功能,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辭海》《儀禮》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半中間别宅逼屬岑壑赤闌橋麤人道道地地兜籠犯諱鳳駕鳳鳴憤慨孚育圪針灌襞滾賬扢秃孤野谷戰歡騰孑輪棘牆救兵鹫島決死牢籠類舉離抱利害攸關林覺民流化麗逸末始牧群辟空皮鞋油潑潑灑灑剖裁愆晴輕颿衾纩寝陵懃順人非草木颯遝山高海深铩羽而歸侍長說好嫌歹説閑話宋株台宗天開地辟貼浄頹浪推委外委忘漂麥危坐溫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