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其道無由 ”。找不到門徑;無法辦到。《漢書·刑法志》:“雖後欲改過自新,其道亡繇也。妾願沒入為官婢,以贖父刑罪,使得自新。” 清 李漁 《閑情偶寄·詞曲·結構》:“因愚夫愚婦,識字知書者少,勸使為善,誡使勿惡,其道無由。”
“其道亡繇”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為qí dào wáng yáo,以下是詳細解釋:
該成語強調路徑或方法的缺失,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出處權威(如《漢書》),用法規範,適合用于書面表達或學術讨論。若需更多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漢書·刑法志》原文或清代文獻。
《其道亡繇》是一個成語,意思是一個人做事沒有規矩,沒有原則,結果必然失敗。
《其道亡繇》的部首是"言",筆畫數為11。
《其道亡繇》出自《論語》,其中的原文是:「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這段文字的意思是:國家通過法律約束人民的行為,可以使人民不敢違法亂紀;如果通過道德和禮儀規範人民的行為,人們會有道德感和自律意識。
《其道亡繇》的繁體字為「其道亡繇」。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繇」的古字形是「僦」,表示人丁貧困。
他在工作中總是隨意敷衍,完全沒有原則,結果《其道亡繇》,一事無成。
無規矩、無原則、不拘束、放任自流等。
無序、混亂、不守紀律。
守法、遵循原則、遵守規約。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