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送節的意思、送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送節的解釋

(1).送走舊節候。謂季節更換。 三國 魏 曹丕 《槐賦》:“鴻雁遊而送節,凱鳳翔而迎時。” 唐 李峤 《十月奉教作》詩:“白藏初送節,元律始迎冬。”白藏,指秋季。

(2).送别使節。 唐 杜甫 《東樓》詩:“傳聲看驛使,送節向 河 源。” 仇兆鳌 注引 趙汸 曰:“時遣使和好 吐蕃 ,故用 張騫 尋 河 源故事。” 明 何景明 《贈韓亞卿還湖南》詩之二:“送節初臨夏,廻旌已逼年。”

(3).送還符節。《晉書·謝玄傳》:“ 河 北騷動, 玄 自以處分失所,上疏送節,盡求解所職。”

(4).謂節日送禮。《金6*6*梅詞話》第四二回:“他家既先來與咱家孩子送節,咱少不的也買禮過去,與他家長姐送節。” 胡樸安 《中華全國風俗志·廣東·廣州之中秋節》:“節前人亦多買之送親友,名曰送節。”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送節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送節”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根據語境和用法有所不同,主要包含以下四類解釋:


一、季節更換

指季節交替或氣候變換,常見于古代文學作品。例如:


二、送别使節

指古代送别外交使臣或官員的禮儀行為。例如:


三、歸還符節

指古代官員主動歸還象征權力的符節,表達辭官或卸任的意願。例如:


四、節日送禮(現代民俗)

現代最常見的含義,特指中國傳統節日中晚輩向長輩送禮的習俗,不同地區形式略有差異:

  1. 端午節習俗(溫州、陝西關中等地):
    • 女婿、外甥需給嶽父母、外公外婆等送粽子、魚肉、雞鴨等,稱為“送節”或“望節”。
    • 婚後第一個端午稱“望頭年”,禮品尤其豐厚,包含衣物、扇子等回禮,寓意多子多孫。
  2. 過年習俗:
    • 禮品更為多樣,豬肉是必備品,象征禮節周全。
    • 送節對象包括師傅、近親長輩等,具有廣泛社交意義。

“送節”既有古代詩文中季節更替、外交禮儀的雅緻表達,也有現代民間節日送禮的質樸傳統。如今該詞更多用于描述節日期間親屬間的禮俗互動,體現了中國文化中尊老重禮的核心價值觀。如需了解更詳細的地域習俗,可參考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送節的意思

送節是指在節日之際,向他人表達節日祝福或贈送禮物的行為。這是一種傳統習俗,常見于各種重要節日,如春節、中秋節等。

拆分部首和筆畫

送節的拆分部首是「ㄒ」。根據《康熙字典》,「ㄒ」的五畫字形。拆分後的部首沒有額外的筆畫。

來源和繁體

送節一詞的來源比較明确,「送」字的本意是送給,贈送的意思,而「節」則是指節日。兩個字合在一起,表達的就是在節日時贈送禮物或向他人表達祝福的意思。在繁體字中,「送」和「節」分别用繁體形式「送」和「節」來表示。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送節」兩字的寫法與現在相比略有差異。在《康熙字典》中,「送」字的字形為「ㄒ子上白」,而「節」字的字形為「㇐早卩」。

例句

1. 這是我送給你的節日禮物。
2. 在中秋節這一天,老師送節的祝福給全班同學。

組詞

送節可以與其他詞組合形成新的含義,如:送禮、送祝福、節日等。

近義詞

贈節是送節的近義詞,兩個詞都表示向他人表達節日祝福或贈送禮物。

反義詞

收節是送節的反義詞,表示從他人那裡接受節日祝福或禮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