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尋找,搜索。《三國志·魏志·管辂傳》:“君夜在堂戶前,有一流光如燕爵者,入君懷中,殷殷有聲,内神不安,解衣彷徉,招呼婦人,覓索餘光。”
“覓索”是一個漢語詞語,讀作mì suǒ,由“覓”(尋找)和“索”(探索)兩個動詞組成,屬于聯合式結構。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指“尋找、搜索”,強調主動探求事物的真相、原因或解決方法。例如《三國志·魏志·管辂傳》中的例句:“招呼婦人,覓索餘光。”意為尋求他人殘留的庇護或資源。
字義解析
使用場景
常用于描述學習、科研或工作中對答案、方法的持續探索。例如:“他多年覓索古籍,終得曆史真相。”
也可用于抽象層面的尋求,如情感、靈感等。
近義詞對比
如需查看更多古籍引用或擴展例句,可參考漢典、滬江詞典等來源。
《覓索》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尋找和探索。它由兩個部首組成:貝部和心部。貝部位于上方,心部位于下方。它的總筆畫數為15。
《覓索》這個詞的來源比較古老,最早出現在《詩經·鄘風·筝》之中:“懷柔吹筝,言覓其子。”在這裡,它表示尋找和追求孩子的意思。後來,逐漸擴展到一般的尋找和探索範疇。
在繁體字中,覓的形态稍有不同,它由與貝部相似的貝部和心部構成。索的形态相同。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覓的字形與現代漢字不完全相同。它的貝部寫作“⿕”,心部寫作“㐄”,總體呈現出貝部在上,心部在下的形态。
以下是《覓索》的例句:
他一直在覓索自己的人生目标。
困難并不會阻止我覓索知識的步伐。
她對這個未知世界充滿了覓索的沖動。
除了《覓索》,還有與之相關的詞語,如尋找、搜索、探求等。
和《覓索》相類似的詞語有發現、追尋、探勘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