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大雁。因其為最有代表性的候鳥,隨着太陽的偏向北半球和南半球而北遷南徙,故稱。 唐 李冶 《送閻伯均往江州》詩:“唯有隨陽雁,年年來去飛。”
(2).比喻趨炎附勢者。 唐 杜甫 《同諸公登慈恩寺塔》詩:“君看隨陽雁,各有稻粱謀。”
“隨陽雁”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可從自然現象和社會隱喻兩個層面理解:
一、字面含義
指大雁作為候鳥的遷徙習性。大雁根據太陽位置變化(即季節更替)南北遷徙,如冬季飛往南方避寒,春季返回北方繁殖。這一現象在《尚書·禹貢》中已有記載:“陽鳥攸居”,孔穎達注解為“鴻雁之屬,隨陽氣所居”。
二、比喻義
使用語境
該詞多用于文學或批判性場景,既可客觀描述自然規律,也能借物喻人表達對盲從、功利心态的批判。
《隨陽雁》是一個成語,表示跟隨太陽的候鳥,多用來比喻忠誠奔波的人。
《隨陽雁》的拆分部首為隹(鳥)和雨(雨字頭),其中隹的拼音為zhuī,雨的拼音為yǔ。
《隨陽雁》的總筆畫數為16畫。
《隨陽雁》的來源可以追溯到《晉書·祖逖傳》:“吾素慕晉公隨陽雁,每侶同羣,有傷離.” 這裡的“隨陽雁”指代晉公(南京晉王司馬睿)軍隊行軍時,像跟隨太陽的候鳥一樣,衆人齊心協力同行。
《隨陽雁》的繁體字為「隨陽雁」。
古時候,《隨陽雁》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對應于不同時期的書法風格。具體的古代寫法請參考相關的文獻和碑刻。
1. 他一直是公司的隨陽雁,從來不辜負領導的期望。
2. 在我困難的時候,她像一隻隨陽雁一樣一直陪在我身邊。
1. 隨波逐流:比喻沒有主見,隻隨着别人的腳步行動。
2. 隨心所欲:按照自己的意願,任意行動。
1. 隨風飄蕩:表示在風的引導下,自由自在地漂浮。
2. 隨波逐流:表示跟隨大衆或者别人的意見行事。
1. 忠誠堅定:形容人忠誠、堅定不移。
2. 獨立自主:形容人具有獨立自主的思想和行動。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