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遞書牍用的塗漆簡闆的戲稱。 宋 陶穀 《清異錄·器具》:“ 王丞相 溥 還政閒居,四方書牘答報,皆手筆,然不過百字。目前事與親黨相聞,勌于紙劄封疊,造赤漆小版,書其上,僕吏以帊蒙傳去,雖一時閒可發數十……故又有‘漆方士’、‘漆雕開’之名。”
“漆方士”是一個曆史文獻中出現的詞語,其含義和背景可結合多個來源綜合解釋如下:
“漆方士”指的是傳遞書牍用的塗漆簡闆的戲稱,主要用于古代書信往來場景。這一名稱源于宋代王溥丞相簡化書信傳遞工具的典故。
據宋代陶穀《清異錄·器具》記載:王溥退休後,常親筆回複各方書信,但覺得傳統紙劄封疊繁瑣,便命人制作塗漆小木版,将簡短内容書寫其上,用布帛包裹傳遞。這種工具輕便高效,一時可發數十封,因此被戲稱為“漆方士”或“漆雕開”(後者借用了孔子弟子“漆雕開”的姓名,形成雙關幽默)。
該詞屬于古代特定場景下的生僻詞彙,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多見于曆史文獻研究或詞典條目(如漢典等)。需注意,部分網絡資料(如)将其誤釋為“技藝高超者”,實為訛傳,應以宋代文獻記載為準。
漆方士是指擅長制作漆器或修複漆器的人。漆指的是一種具有光澤、防水和耐腐蝕性質的塗料,廣泛用于繪畫和裝飾工藝中。而方士指的是具有某種特殊技能或知識的人。
漆方士的部首拆分為木字旁和爿字旁,部首為木和爿。它的總筆畫數為16畫。
漆方士是一個漢字詞語,來源于古代對制作和修複漆器的工匠所稱呼的稱謂。在繁體中,漆方士的寫法與簡體中基本相同。
在古代漢字中,漆方士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細微差别,但總體上基本保持了現代的寫法。例如在篆書中,漆方士的字形稍有不同,但整體結構仍然相似。
1. 那位漆方士修複了這個古老的漆器,使其恢複了原有的光彩。
2. 求職者自稱是一名漆方士,擅長漆器制作和修複。
除了漆方士,還有一些與漆器相關的組詞,例如:漆器、漆藝、漆畫、漆匠等。
近義詞:漆匠、漆工
反義詞:陶匠、木匠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