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及夫的意思、及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及夫的解釋

(1).句首助詞。猶言若夫。《禮記·祭法》:“及夫日月星辰,民所瞻仰也。” 王引之 《經傳釋詞》卷五:“及夫,若夫也。”

(2).等到。 唐 杜甫 《八哀詩·贈司空王公思禮》:“及夫哭廟後,復領 太原 役。”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及夫”是一個文言連詞,在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主要出現在古籍或仿古的書面語中。其詳細意思可以從漢語詞典的角度解釋如下:

“及夫”的含義與用法:

  1. 基本釋義: “及夫”由連詞“及”和助詞“夫”複合而成。“及”本身有“到”、“至”、“涉及”以及表示并列或承接的連詞用法(相當于“和”、“與”)。“夫”在這裡是句首發語詞,無實義,主要起引出下文或舒緩語氣的作用。組合後的“及夫”主要用作連詞,表示“至于”、“等到”、“及至” 的意思,用于連接句子或段落,引出與前文相關但有所轉折、遞進或轉換話題的另一層意思或情況。它标志着一個新話題的開始或一個新情況的出現。

  2. 語法功能與語境:

    • 引出新話題或情況: 常用于承接上文,将叙述或論述的對象轉移到另一個相關的人、事、物或時間點上。相當于現代漢語的“至于”、“說到”、“及至”。
      • 例:論及治國之道,當以民為本。及夫用人之術,則需德才兼備。(這裡“及夫”引出與前文“治國之道”相關的另一個方面“用人之術”)。
    • 表示時間推移: 常與時間詞連用,表示等到某個時候或某種情況出現時。
      • 例:初,衆人皆疑其能。及夫功成,方歎服不已。(這裡“及夫”表示“等到…的時候”,引出“功成”這一時間點後的情況)。
    • 表示轉折或對比: 有時隱含輕微的轉折意味,引出與前文所述不同或相對的情況。
      • 例:平日相處甚歡。及夫利害攸關,則面目迥異。(這裡“及夫”引出在關鍵利益面前态度發生轉變的情況,與前文形成對比)。
  3. 與相關詞語的辨析:

    • “及至” vs “及夫”: “及至”在現代漢語中更常用,意思與“及夫”非常接近,都表示“等到…的時候”,但“及夫”的文言色彩更濃,且有時側重話題轉換而非單純時間推移。
    • “至于” vs “及夫”: “至于”是現代漢語中表示話題轉換的常用詞,意思與“及夫”在引出新話題時相當。但“及夫”不能完全替代“至于”的所有用法(如表示程度“至于如此”),且“及夫”帶有更強的書面語和古語色彩。

權威參考來源:

“及夫”是一個具有濃厚文言色彩的連詞,核心意思是“至于”、“等到”、“及至”。它主要用于書面語(尤其是仿古或引用古籍時),在句子中起到承接上文、轉換話題、引出新情況或表示時間推移的作用,有時帶有輕微的轉折對比意味。理解其含義需結合具體文言語境。

網絡擴展解釋

“及夫”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區别,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解釋

  1. 句首助詞
    相當于“若夫”,用于引出話題或轉換論述方向,常見于文言文。例如《禮記·祭法》中“及夫日月星辰,民所瞻仰也”,這裡的“及夫”起到引導下文的作用。

  2. 表示時間或條件
    意為“等到”“及至”,用于描述某一時間點或條件達成後的情況。如杜甫《八哀詩·贈司空王公思禮》中“及夫哭廟後,復領太原役”,即表達時間上的承接關系。


二、使用場景與例句

  1. 文言文中的話題引入
    例:“及夫山川草木,皆天地之造化。”(仿《禮記》句式)
  2. 表示時間推移
    例:“及夫春去秋來,方知歲月匆匆。”(仿杜甫用法)

三、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經傳釋詞》《漢語大詞典》等工具書。

别人正在浏覽...

百結愁腸薄民卑賤被加數鼈殼扇餐風查禁馳牋蟲人酬據春酒此輩登歌電子技術東布度詞阏伯防芽遏萌發繡複蘇挂號信怪媚骨化國尉毫升毼雞恒旸昏昏沉沉減克假象牙接竈靜節卷堂開説讕詞類類離旌俪體六出計明文撚掿逆耳利行魄心牽鈎翹勤起發親家翁熱芭宂職掃定甚都麝團始終若一說情往昔煨幹就濕鄉兄嫌舋賢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