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递书牍用的涂漆简板的戏称。 宋 陶穀 《清异录·器具》:“ 王丞相 溥 还政閒居,四方书牘答报,皆手笔,然不过百字。目前事与亲党相闻,勌于纸札封叠,造赤漆小版,书其上,僕吏以帊蒙传去,虽一时閒可发数十……故又有‘漆方士’、‘漆雕开’之名。”
“漆方士”是一个历史文献中出现的词语,其含义和背景可结合多个来源综合解释如下:
“漆方士”指的是传递书牍用的涂漆简板的戏称,主要用于古代书信往来场景。这一名称源于宋代王溥丞相简化书信传递工具的典故。
据宋代陶穀《清异录·器具》记载:王溥退休后,常亲笔回复各方书信,但觉得传统纸札封叠繁琐,便命人制作涂漆小木版,将简短内容书写其上,用布帛包裹传递。这种工具轻便高效,一时可发数十封,因此被戏称为“漆方士”或“漆雕开”(后者借用了孔子弟子“漆雕开”的姓名,形成双关幽默)。
该词属于古代特定场景下的生僻词汇,现代汉语中极少使用,多见于历史文献研究或词典条目(如汉典等)。需注意,部分网络资料(如)将其误释为“技艺高超者”,实为讹传,应以宋代文献记载为准。
漆方士是指擅长制作漆器或修复漆器的人。漆指的是一种具有光泽、防水和耐腐蚀性质的涂料,广泛用于绘画和装饰工艺中。而方士指的是具有某种特殊技能或知识的人。
漆方士的部首拆分为木字旁和爿字旁,部首为木和爿。它的总笔画数为16画。
漆方士是一个汉字词语,来源于古代对制作和修复漆器的工匠所称呼的称谓。在繁体中,漆方士的写法与简体中基本相同。
在古代汉字中,漆方士的写法可能会有一些细微差别,但总体上基本保持了现代的写法。例如在篆书中,漆方士的字形稍有不同,但整体结构仍然相似。
1. 那位漆方士修复了这个古老的漆器,使其恢复了原有的光彩。
2. 求职者自称是一名漆方士,擅长漆器制作和修复。
除了漆方士,还有一些与漆器相关的组词,例如:漆器、漆艺、漆画、漆匠等。
近义词:漆匠、漆工
反义词:陶匠、木匠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