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拘縛的意思、拘縛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拘縛的解釋

束縛;拘束。 南朝 宋 劉敬叔 《異苑》卷五:“ 吳郡 桐廬 有 徐君廟 , 吳 時所立。左右有為劫盜非法者,便如拘縛。” 金 劉汲 《慶州回過盤嶺宿義園》詩:“山從林杪出,路到水邊無。拘縛嗟微宦,崎嶇走畏途。”《水浒傳》第十六回:“怎知客人為些微名薄利,又無枷鎖拘縛,三伏内,隻得在那途路中行。”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拘縛(jū fù)是漢語複合詞,由“拘”與“縛”兩個語素構成。根據《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第5版),其核心含義包含以下三個層面:

1. 本義指物理性束縛 “拘”本義為制止、扣押,《說文解字》釋為“止也”;“縛”指用繩索捆綁,《左傳·僖公六年》有“縛之以刃”。二字疊加特指通過強制手段限制行動自由,如《資治通鑒·唐紀》記載:“以鐵索拘縛囚徒”。

2. 引申為精神與制度性限制 在哲學典籍中,“拘縛”被賦予抽象含義,如宋代朱熹《朱子語類》所述:“禮法非以拘縛人性,乃防閑其過”,此處指禮法對人性過度欲望的約束。清代戴震《孟子字義疏證》進一步闡釋:“去私欲之拘縛,方達天理之自然”,強調突破主觀偏見的限制。

3. 現代語境中的語義演變 《現代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第7版)收錄其當代用法:一是指客觀存在的約束條件,如“曆史傳統對創新的拘縛”;二含貶義色彩,形容不合理的壓制行為,例如“舊式教育拘縛了兒童天性”。該詞多用于書面語體,與“束縛”形成語體差異。

網絡擴展解釋

“拘縛”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拘縛”指束縛、拘束,既包含物理上的捆綁限制,也延伸至精神或行為上的約束。拼音為jū fù,注音為ㄐㄩ ㄈㄨˋ。

二、詳細解釋與文獻用例

  1. 物理束縛
    例如南朝宋劉敬叔《異苑》記載:“左右有為劫盜非法者,便如拘縛”,描述因違法被捆綁的情形。
  2. 精神或行為約束
    • 《水浒傳》中形容“微名薄利,又無枷鎖拘縛”,暗喻世俗名利對自由的限制。
    • 宋代陸遊詩句“家山幸歸來,未免歎拘縛”,表達對現實束縛的感慨。

三、近義詞與反義詞

四、用法說明

該詞多用于書面語境,常見于古典文學或對抽象概念的描述,如元代王寂的“笑半紙功名,何物被人拘縛”,強調功名對人的捆綁。


若需更多例句或語言學考據,可參考古籍文獻或權威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背羣邊豆逼害不作長筭從飨從約黨仇地老天荒斷點短笠腶脩堵牆費財勞民非子風流倜儻幹衡拱立遘惡恒直鴻诰回巧火塘惑眩假扮翦鲸檢願艱阻解額錦障駿奔走考蔔空靜愧慄括刷藍绶類隔連隄領鬃離磬耧犁亂将陪房僻縣撲唐唐嗛讓情契犬吠之盜騷動帥長睡聲鼠膠書劄酥醪娑娑跳班渟潴通貨緊縮小隊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