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常習故的意思、安常習故的詳細解釋
安常習故的解釋
謂習慣于成規。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七》:“彼安常習故之流,所安者目前,所知者陳例,所辟者嫌疑,得不震而疑,同聲而撓格者乎?” 鄭觀應 《盛世危言·技藝》:“無如當軸諸公6*安常習故,以藝學為末務,遂使良法美意仍託空言,而天下多能博學之人,亦絶無自幼至長孜孜焉專精一藝,以期用世而成名者。” 廖仲恺 《農民運動所當注意之要點》:“誠以人民安常習故,生活安定則心境安定,樂也隨之,不如今日之僕僕道途,人人有朝不保夕之痛苦。”
詞語分解
- 安常的解釋 .安守常規。《東周列國志》第三回:“太宰 咺 又奏曰:‘老司徒乃安常之論,非通變之言也。’”《紅樓夢》第九八回:“那‘陰司’説有便有,説無就無。皆為世俗溺于生死之説,設言以警世,便道上天深怒愚人--或
- 習故的解釋 .指親近的人和故舊。《韓非子·孤憤》:“凡當塗者之於人主也,希不信愛也,又且習故。” 陳奇猷 集釋:“習故,謂近習故舊也。”《呂氏春秋·求人》:“故賢主之於賢者也,物莫之妨,戚愛習故,不以害之,故賢者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安常習故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安常習故”是一個中文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一、拼音及基本釋義
- 拼音:ān cháng xí gù
- 釋義:指習慣于現狀或舊有的常規,不願改變。常用于形容墨守成規、不思進取的态度。
二、出處與演變
-
文獻記載:
- 最早可追溯至《漢書·循吏傳》,描述官吏安于舊制、不輕易變革的現象。
- 清代魏源在《默觚下·治篇七》中引用:“彼安常習故之流,所安者目前,所知者陳例”,進一步強化了其“守舊”内涵。
-
詞義發展:
古代曾視“安常習故”為恪守職責的褒義,後逐漸轉為貶義,強調對創新和變革的消極态度。
三、用法與例句
- 語法:聯合式結構,多作謂語,中性偏貶義。
- 例句:
- “公司若安常習故,不改進技術,終将被市場淘汰。”
- 清代魏源:“彼安常習故之流……得不震而疑?”(引自《默觚下·治篇七》)。
四、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墨守成規、因循守舊、安常守故。
- 反義詞:推陳出新、革故鼎新、标新立異。
五、擴展建議
若需更多例句或典故,可參考《漢書·循吏傳》或清代魏源著作。
網絡擴展解釋二
《安常習故》的意思
《安常習故》是一個成語,意為保持平穩、安逸的生活習慣。指人們在生活中保持恒定不變的方式和習慣。
拆分部首和筆畫
《安常習故》的部首是宀和心,并且由12畫組成。
來源
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戰國策·趙策一》中。
繁體
繁體字為《安常習故》。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安常習故》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上符合現代漢字的書寫規範。
例句
他喜歡安常習故,每天都按時按點地做同樣的事情。
組詞
習慣、常規、安逸。
近義詞
安于現狀、守舊、慣常。
反義詞
變化多端、不拘一格、創新。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