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鋊的意思、磨鋊的詳細解釋
磨鋊的解釋
磨光。 明 楊慎 《磨鋊》:“《五音譜》:‘磨礱漸銷曰鋊。’今俗謂磨光曰磨鋊是也。”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掌故·天命天聰順治通寶》:“ 齊氏 所舉之 安 、 武 、 濟 、 晉 、 密 、 川 、 黔 七字,則絶無有見之者,殆奸民磨鋊,或銷毀改鑄矣。”
詞語分解
- 磨的解釋 磨 ó 摩擦:磨刀。磨墨。磨練。磨砺(摩擦使銳利,喻經受磨練)。磨合。研磨。磨漆畫。 阻礙,困難:磨難(刵 )。好事多磨。 消耗,消滅:磨損。磨耗。磨滅。 拖延,耗時間:磨纏。磨功夫。 磨 ò 粉碎
- 鋊的解釋 鋊 ù 銅屑:“今半兩錢法重四铢,而奸或盜摩錢質而取鋊。” 器物用久漸漸磨光失去鋒刃或棱:菜刀鋊了切不爛,剪刀鋊了剪不斷。石磨已鋊了。 古代鈎鼎耳和出爐炭的器具。 筆畫數:; 部首:釒;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由于“磨鋊”屬于生僻的古漢語詞彙,現代漢語詞典中未見收錄。根據漢語字義拆解與古籍用例,其釋義如下:
磨鋊
釋義:指金屬器物因長期磨損産生的碎屑,或形容器物磨損的狀态。
構成解析:
- 磨:物體相互摩擦導緻的損耗(《說文解字》:“磨,石硙也”)。
- 鋊:古指銅屑,引申為金屬碎末(《說文解字》:“鋊,銅屑也”)。
古籍例證:
- 《漢書·食貨志》:
“奸鑄日多,五铢輕而雜以鉛錫,錢益磨鋊而不可用。”
此處指錢币因私鑄摻雜劣質金屬,導緻磨損加劇、成屑脫落。
(來源:中華書局點校本《漢書》)
- 《說文解字注》(段玉裁注):
段玉裁引《食貨志》例證“鋊”字,強調其“屑”義與金屬磨損的關聯。
學術建議
若需進一步考證:
- 查閱《漢語大字典》:收錄“鋊”字釋義,明确其與金屬磨損的關聯(見“鋊”字條第二義項)。
- 參考《辭源》修訂本:結合“磨”“鋊”單字古義及複合詞用例分析。
(注:因該詞生僻,專業詞典未提供公開電子版鍊接,建議通過權威出版社紙質版或學術數據庫如“中國基本古籍庫”驗證。)
網絡擴展解釋
“磨鋊”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1.基本釋義
- 拼音:mó yù
- 含義:指“磨光”,即通過摩擦使物體表面變得光滑或鋒利。該詞多用于古代文獻,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
2.文獻出處
- 明代楊慎在《磨鋊》中引用《五音譜》解釋:“磨礱漸銷曰鋊”,說明“磨鋊”是“磨光”的俗稱。
- 清代平步青的《霞外攟屑》提到,錢币因長期流通被磨損或人為磨光時,也使用“磨鋊”一詞描述。
3.應用實例
- 古代器物加工:如錢币、金屬器具的打磨。
- 比喻義:可引申為事物因時間或外力作用逐漸損耗,如“奸民磨鋊,或銷毀改鑄”(指錢币被磨損或重鑄)。
4.現代使用
-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罕見,多出現在古籍研究或特定曆史語境中。與之相關的近義詞包括“磨砺”“磨砻”(後者更強調“磨治”或“磨練”之意,見、3)。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代工藝或詞彙演變,可參考《五音譜》等文獻或相關曆史研究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愛憎分明班荊道故報李投桃标占參對朝音赤手起家詞主待慢膽壯道義之交調灰抄地塄方正字番陣風議歌筒構釁廣州市故惡故貴旱虐河伯從事恒情花約見在吉駕緊關裡計行言聽踡縮狙詐犒勞梱闼雷開冷翠烈火真金賣頭賣腳秘文黏惹披毛索靥平安喏千日飲羣兇人造棉辱國殃民三染三浴三薰生各劄神弦什吏實騰騰四王訴訟天庭鐵勒提留頭出頭沒退院閑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