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刻于木闆上的法令。挈,通“ 契 ”。《漢書·張湯傳》:“奏讞疑,必奏先為上分别其原,上所是,受而著讞法,廷尉挈令,揚主之明。” 顔師古 注引 韋昭 曰:“在闆挈也。”
“挈令”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含義和用法如下:
“挈令”指刻于木闆上的法令。其中“挈”通“契”,意為刻寫,“令”即法令、命令。這一用法多見于古代文獻,例如《漢書·張湯傳》中記載:“廷尉挈令,揚主之明”,表明法令被刻錄成文以彰顯權威。
詞源與構成
曆史背景與用途
與其他解釋的辨析
“挈令”主要用于描述古代刻錄成文的法令,強調其權威性和正式性。現代語境中已不常用,研究時需結合《漢書》等經典文獻進行考據,避免與字音相近的詞彙混淆。
《挈令》是一個動詞詞組,意思是帶領或者帶動他人行動或者表現。
《挈令》的部首是手部,總共有9個筆畫。
《挈令》一詞源自古代的軍事用語,用來形容将領帶領士兵行軍或者作戰。後來,這個詞逐漸推廣到其他領域,并有了更廣泛的使用。
《挈令》的繁體字為「挾令」。
在古時候,漢字「挈令」的寫法稍有不同。手部部首的字形較為獨特,後來逐漸演變成現在的樣子。
1. 作為團隊領袖,他挈令起來,團結了大家的力量,最終取得了成功。
2. 老師挈令着學生們開展了一次環保宣傳活動。
3. 警察挈令下,大家紛紛撤離現場。
組詞:帶令、領令。
近義詞:帶動、引導、領導。
反義詞:違令、抗令、不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