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遼闊的天空。 宋 範仲淹 《鄠郊友人王君墓表》:“及月高露下,群動一息,有笛聲自西南依山而起,上拂寥漢,下滿林壑。”
“寥漢”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寥漢(拼音:liáo hàn)指遼闊的天空,常用于文學作品中描繪高遠、空曠的天際。
詞源與出處
該詞出自宋代範仲淹的《鄠郊友人王君墓表》:“及月高露下,群動一息,有笛聲自西南依山而起,上拂寥漢,下滿林壑。”
其中“寥”形容稀少、空曠,“漢”本指銀河,引申為天空,組合後強調天空的廣闊寂寥。
使用場景
多用于古典文學或詩歌中,如描寫自然景色或表達蒼茫孤寂的意境。
例句:疏星點綴寥漢,秋夜更顯清冷。
注意其他解釋
個别資料(如)将其解釋為“形容人孤獨無依”,但此說法未被主流權威詞典收錄,可能為誤傳或引申義。
建議在文學創作或古籍閱讀中,優先采用“遼闊天空”的釋義,并參考範仲淹的原句以體會其意境。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漢典》或《漢語大詞典》等權威來源。
《寥漢》是一個成語,它的意思是寂寞貧困的生活。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過着孤獨、貧苦的生活,沒有享有物質上的富足和精神上的快樂。
《寥漢》這個成語由兩個字組成,分别是「寥」和「漢」。
「寥」的部首是「宀」,表示與房屋相關的事物,它有11個筆畫。
「漢」的部首是「水」,表示與水相關的事物,它有3個筆畫。
《寥漢》的成語最早出現在明代的小說《西遊記》中,在其中的故事情節中被用來形容孫悟空遭遇了一段貧苦的生活。
這個成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寥漢」。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寥」的上面是「宀」,下面是「尢」,中間是「果」。
「漢」的上面是「氵」,下面是「匕」。
1. 他生活寥漢,幾乎沒有朋友。
2. 她過着一種寥漢的日子,沒有家人的陪伴。
組詞:寥寥無幾、孤寂、貧困
近義詞:孤獨、貧苦、蕭條
反義詞:富裕、繁榮、幸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