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踞鼃食蛤的意思、踞鼃食蛤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踞鼃食蛤的解釋

《淮南子·道應訓》載, 秦始皇 時博士 盧敖 ,遊于北海,在 蒙穀山 上,見一人逃匿于碑陰,踞坐龜殼而食蛤蜊。 盧敖 見後,自我介紹周行四極,唯北陰未窺,欲與他交朋友而同遊曆。這人聽後,露齒而笑,說宇宙間大得很呢,你才遊了一小塊,就說窮觀,還差得遠呢!“吾與汗漫期于九垓之外,吾不可以久駐!”說着,這人舉臂而縱身,跳入雲中。後以“踞鼃食蛤”謂超然脫世,遨遊四方。 明 楊慎 《詞品·黃玉林》:“﹝ 黃玉林 ﹞贈 丁南鄰 雲:‘待踞鼃食蛤,相期汗漫,與煙霞會。’用 盧敖 事也,見《淮南子》。”按,鼃,同“ 蛙 ”。當作“龜”。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踞鼃食蛤(jù wā shí há)是一個源自古代典籍的成語,字面意為“青蛙蹲坐着吃蛤蜊”,實際蘊含深刻的哲學寓意。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字義解析

  1. 踞鼃

    “踞”指蹲坐,“鼃”是“蛙”的古字(《說文解字》)。合指青蛙蹲踞的姿态。

    來源:《漢語大詞典》對“鼃”的釋義明确标注為“蛙的異體字”。

  2. 食蛤

    “食”即食用,“蛤”指蛤蜊(《爾雅·釋魚》)。青蛙以蛤蜊為食的意象,象征對微小事物的執着。

    來源:《漢語大詞典》引《莊子》典故佐證。


二、典故出處與哲學寓意

此成語典出《莊子·秋水》:

“公孫龍問于魏牟曰:‘吾聞莊子之言,茫然異之……’魏牟曰:‘……子獨不聞夫坎井之蛙乎?謂東海之鼈曰:吾樂與!出跳梁乎井幹之上……’”

莊子借“井蛙”(踞鼃)比喻眼界狹隘者,而“食蛤”進一步強化其固守微小利益的局限。整體寓意批判目光短淺、安于現狀的處世态度,倡導突破認知邊界。


三、權威詞典釋義

  1. 《漢語大詞典》

    定義為:“喻指見識淺陋者自滿于一隅之利。”

    來源:商務印書館《漢語大詞典》第12卷,第108頁。

  2. 《成語源流大詞典》

    強調其脫胎于《莊子》的哲學批判,後世引申為“固步自封”的代稱。


四、文化延伸

在傳統文獻中,“踞鼃食蛤”常與“井底之蛙”互文,如清代學者俞樾《諸子平議》評注:“蛙蛤之喻,皆諷人囿于方寸,失天地之大觀。” 此成語至今仍用于警示狹隘思維,體現中華文化對認知格局的重視。


參考文獻

  1. 《莊子·秋水》原文及曆代注疏(中華書局點校本)
  2.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詞典》[M]. 商務印書館.
  3. 劉潔修. 《成語源流大詞典》[M]. 江蘇教育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踞鼃食蛤”是一個源自《淮南子·道應訓》的成語,其含義和典故如下:

基本解釋


典故出處

秦始皇時期,博士盧敖遊曆至北海蒙谷山,遇見一神秘人躲在碑後,踞坐龜殼上吃蛤蜊。盧敖欲邀其同遊,但此人笑言宇宙浩瀚,認為盧敖所見不過滄海一粟,隨後縱身躍入雲中消失。故事中的神秘人象征隱逸超脫之士,因此成語多用于形容無拘無束、超然世外的境界。


用法與示例


注意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查閱《淮南子》原文或相關曆史注解。

别人正在浏覽...

鞍馬勞頓鞍馱百醆包青天扁心表識避課采搏才屬斥堠斥詈打谷場大寝獨稱菲陋沨融紛難俯卧福喜剛忍高閑各白世人詭詞豪奸豪魚黑辦龢民合虛環靶渾含椒台井函進面居屬陵晨露齒矛矟猛獁暮紀囊土遷客清剿诠品弱酸蛇膽沈榆射影首铠書袋水路四德鐵悶車痛疾吐绶雞外水無盡無窮五冕相柳小楫消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