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嬌的意思、步步嬌的詳細解釋
步步嬌的解釋
曲牌名。一名潘妃曲。屬北小令,雙調,并可入套。如 元 商挺 《步步嬌·失題二首》。 清 李漁 《閑情偶寄·詞曲上·音律》:“詞名之最易填者,如《皂羅袍》、《醉扶歸》、《解三酲》、《步步嬌》、《園林好》、《江兒水》等曲,韻腳雖多,字句雖有長短,然讀者順口,作者自能隨筆。”
詞語分解
- 步的解釋 步 ù 行走:步兵。步行(妌 )。徒步。信步。閑步。固步自封。望而卻步。 踏着别人的足迹走,追隨:步韻。步其後塵。步武前賢。 行走時兩腳的距離:步伐。步測。寸步難行。 事情進行的程式、階段、程度:步驟
專業解析
"步步嬌"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複合詞,主要在兩個領域使用:
-
作為戲曲(尤指昆曲)表演程式術語:
- 基本釋義: 指戲曲舞台上,特别是昆曲中旦角(如閨門旦、花衫)行走時的一種經典步法。其特點是演員以腳尖先虛點地,再緩緩落下腳跟,配合腰肢、脖頸的輕微擺動,步履細碎輕盈,身姿搖曳生姿,展現出女子(尤其是年輕女子)的婀娜體态、嬌柔妩媚和含蓄内斂的氣質。
- 動作要點: 強調“步”的細小、節奏感和“嬌”的神韻。要求演員控制步幅,行走時身體保持平穩但有韻律感,眼神、手勢、身段協調配合,傳達出特定角色的身份、性格和情緒(如大家閨秀的端莊含羞、少女的活潑嬌憨)。
- 藝術表現: 是塑造古典女性形象、表達人物内心情感的重要手段。常用于表現人物在花園漫步、閨房行走或表達羞澀、喜悅等情境。其名稱本身就點明了這種步态的核心特征——通過“步步”展現行走的動态,通過“嬌”點明其傳達的柔美、嬌羞的神韻。
- 來源參考: 這種步法及其名稱源于中國傳統戲曲,尤其是昆曲的表演體系,是曆代藝人總結提煉的程式化動作。相關描述和規範可見于戲曲表演理論著作和教學文獻。例如,《中國戲曲曲藝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在相關條目中會解釋此類表演程式術語。具體表演技巧可參考昆曲表演藝術家或理論家的著作,如《昆曲表演學》(來源:昆曲研究文獻)。
-
作為詞牌名:
- 基本釋義: “步步嬌”也是一個詞牌的名稱,屬于北曲小令曲牌,常用于散曲或劇曲中。
- 格律特點: 此詞牌有其特定的句數、字數、平仄和押韻格式。
- 文學意境: 詞牌名本身富有畫面感和情感色彩,常被用來填寫描寫女子情态、春景閨怨或抒發細膩情感的作品。其名稱暗示了内容或情感基調應與女子的嬌柔步态或嬌媚情思相關。
- 來源參考: 該詞牌可見于傳統曲譜集,如《九宮大成南北詞宮譜》或《欽定詞譜》(來源:古典文學詞譜文獻)。最著名的用例是明代戲曲家湯顯祖《牡丹亭·驚夢》一折中杜麗娘所唱的【步步嬌】曲牌:“袅晴絲吹來閑庭院,搖漾春如線。停半晌整花钿,沒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雲偏。我步香閨怎便把全身現。” 這段唱詞生動地描繪了杜麗娘對鏡自憐、嬌羞步行的情态,完美诠釋了詞牌名的意境(來源:湯顯祖《牡丹亭》)。
“步步嬌”一詞的核心在于“步”與“嬌”的結合:
- 步: 強調行走的動态和姿态。
- 嬌: 傳達柔美、妩媚、嬌羞、動人的氣質和神韻。
無論是在戲曲舞台上作為一種高度藝術化的步法程式,還是在文學中作為一個充滿意象的詞牌名稱,“步步嬌”都精準地捕捉并藝術化地表現了古典女性特有的、帶有嬌柔之美的行走風韻和情感世界。其“嬌”字源于古漢語中形容女子姿态柔美、性情可愛之意(《說文解字》釋“嬌”為“姿也”,段玉裁注:“好也”)。
網絡擴展解釋
“步步嬌”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
一、曲牌名稱(主要含義)
-
來源與分類
這是北曲雙調的曲牌,又名“潘妃曲”,常見于元曲中,既可作小令,也可用于套數。例如元代文學家商挺的《步步嬌·失題二首》即采用此曲牌。
-
格律特點
南曲中屬于“仙呂入雙調”,第三句押仄韻時需符合“平去上”的聲律規則,常見于傳統戲曲的唱段設計。
二、形容女子步态(較少見用法)
部分資料提到其字面可理解為“每一步都嬌美”,形容女子行走時儀态輕盈、姿态柔美,但這一用法在權威文獻中較少見,更多出現在文學化描述或網絡釋義中。
提示:若需了解曲牌的具體格律或相關作品,可參考《全元散曲》或戲曲研究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白箸八落兵卒擘兩分星波遷産後風唇呡辭典學村程倒牀吊嗓鬥競端硯妨礙浮石夫子牆嘎嘣幹肥高栖寡雙過稽古昔恢覽加密狡兔死,良狗烹教席解腕驚訝進祿加官金屬蠲祓坎深口蘑苦空稂莠不齊淚顆子聯合會輪盤梅魚妺喜佞邪泮然配缗偏轉匹鳥辟啓遷滿齊栗情急智生曲率饒士融泰升曦雙喜臨門體素屯壁唯我論緯蕭晞景心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