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然地步行。《後漢書·班超梁慬傳贊》:“ 定遠 慷慨,專功西遐。坦步 蔥雪 ,咫尺 龍沙 。” 李賢 注:“坦步,言不以為艱。”
“坦步”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釋:
基本含義
指安然地步行,形容行走時從容不迫、毫不費力。核心在于“坦”的平坦、穩定之意,與“步”的行走動作結合,強調步履輕松、心境平狀态。
出處與例句
源自《後漢書·班超梁慬傳贊》:“定遠慷慨,專功西遐。坦步蔥雪,咫尺龍沙。”李賢注:“坦步,言不以為艱。”此句描繪班超(封定遠侯)在艱險西域(如蔥嶺、雪山)中從容行軍的情景。
字詞解析
使用場景
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語境,形容人物在艱險環境中的鎮定自若,或日常行走時的輕松自如。例如:“他坦步穿過荊棘叢生的山路,毫無懼色。”
近義與延伸
近義詞如“信步”“安步”,均含從容行走之意。需注意,“坦步”更強調因環境平坦或心态坦然帶來的輕松感,而非單純的速度緩慢。
總結來看,“坦步”融合了物理行走的穩健與心理狀态的從容,常見于古籍或書面表達,現代使用較少,但能生動刻畫人物氣度。
《坦步》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該詞的第一個字是“坦”,拆分成“土”和“丶”兩個部首,總共由3畫組成。第二個字是“步”,拆分成“⺧”和“巨”兩個部首,總共由7畫組成。
《坦步》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其中的“坦”意為平坦、平整的地面,而“步”則指行走、腳步。合在一起表示在平坦的地面上行走。
在繁體字中,坦步的寫法跟簡體字一緻。
古代漢字寫法相對現代有所不同,但在古代,坦步的字形基本保持一緻。
1. 他坦步跨過草地,徑直走向那座高樓。
2. 她小心地坦步過獨木橋。
坦蕩、步伐、步行、坦然
行走、踏步、徜徉
阻礙、停滞、畏縮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