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path]∶由人或動物經常或習慣性地走動而形成的小路
羊腸小道
(2) [unorthodox school]∶儒家對宣揚禮教以外的學說、技藝的貶稱
(1).禮樂政教以外的學說;技藝。《論語·子張》:“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 何晏 集解:“小道謂異端。” 劉寶楠 正義:“《周官·大司樂》注:‘道,多才藝。’此小道亦謂才藝。 鄭 注雲:‘小道,如今諸子書也。’ 鄭 舉一端,故雲‘如’以例之。” 唐 孫過庭 《書譜》:“ 揚雄 謂詩賦小道,壯夫不為。”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陳上美》:“俱以一詠争長歲月者亦多,豈曰小道而忽之。” 陳毅 《題<圍棋名譜精選>》詩:“棋雖小道,品德最尊。”
(2).邪路;非正途;非正式的途徑。《穀梁傳·隱公元年》:“已廢天倫,而忘君父,以行小惠,曰小道也。” 北齊 魏收 《前上十志啟》:“間有小道俗言,要奇好異,考之雅舊,鹹乖實録。”《兒女英雄傳》第十一回:“小人從前原也作些小道兒上的買賣,後來洗手不幹。” 徐懷中 《西線轶事》二:“她說,到目前為止,并沒有誰正式宣布,說不讓去,是小道透露出來的。”
(3).道士或道姑的謙稱。《水浒傳》第一回:“真人答道:‘此是老祖大 唐 洞玄國師 封鎖魔王在此……小道自來住持本宮三十餘年,也隻聽聞。’”《鏡花緣》第四五回:“忽見有個道姑走來道:‘女菩薩休要害怕,小道特來相救。’”
(4).小路。《兒女英雄傳》第四回:“這東南大道岔上,下去有條小道兒。”
“小道”一詞在漢語中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狹窄的道路
指由人或動物長期行走形成的狹窄路徑,如“羊腸小道”。這一含義強調物理空間的狹小,常與“大路”相對。
儒家對非正統學說的貶稱
儒家将禮樂政教以外的學說、技藝稱為“小道”,如《論語·子張》提到:“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但認為其屬于“異端”。曆史上揚雄、陳毅等也曾用此詞形容詩賦、圍棋等非主流技藝。
非正式途徑或邪路
指非正途的途徑,如《穀梁傳》批評“行小惠”為“小道”,或現代語境中“小道消息”指非官方信息。
道士的謙稱
道教人士常以“小道”自稱,如《水浒傳》中道士對話時使用此詞。
“小道”既可指具體的小路,也可引申為儒家對非主流學說的貶義稱呼,或代指非正式途徑、道士謙稱等。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小道是一個漢字詞語,通常用來形容一條狹窄的小路。它可以指代鄉間的小徑、山村中的彎曲小道、或者城市中的僻靜小巷等。
小道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的部首是小(小字旁),右邊的部首是辶(辶字旁)。根據漢字書寫規範,小道的拼音是xiǎo dào。
小道共有7個筆畫,小部3畫,辶部4畫。
小道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中,它的本義是狹小的道路。在古代,人們常常通過開辟小道來方便往來和交通。
小道的繁體字形為「小道」。
在古代,小道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作為一個簡化的示例,下面是小道的古代漢字寫法:
小道(示例僅供參考)
1. 村民們在沿着小道前往山腳下采摘野果。
2. 他選擇走一條小道,以避開人群和擁堵的街道。
3. 在這個城市的角落裡,隱藏着一條幽靜的小巷,被稱為小道。
1. 鄉間小道
2. 山村小道
3. 僻靜小道
4. 彎曲小道
1. 小徑
2. 小巷
3. 小路
大道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