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縛蚺蛇用的藤。 明 謝肇淛 《五雜俎·物部一》:“蚺蛇大能吞鹿,惟喜花草婦人。山中有藤名蚺蛇藤,捕者簪花衣紅衣,手藤以往,蛇見輒凝立不動,即以婦人衣蒙其首,以藤縛之。”
“蚺蛇藤”是古代文獻中記載的一種用于捕捉蚺蛇的藤類植物,其含義和用途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蚺蛇藤是一種專門用于束縛蚺蛇的藤本植物。其名稱來源于實際用途,即捕蛇人利用這種藤的特性來捆綁體型龐大的蚺蛇。
明代學者謝肇淛在《五雜俎·物部一》中詳細描述:“蚺蛇大能吞鹿,惟喜花草婦人。山中有藤名蚺蛇藤,捕者簪花衣紅衣,手藤以往,蛇見辄凝立不動,即以婦人衣蒙其首,以藤縛之。”
這段記載表明,捕蛇者會利用蚺蛇對“花草婦人”的偏好,身着紅衣、頭戴花飾,手持蚺蛇藤接近,使蛇靜止後完成捕捉。
現代詞典(如《漢典》《滬江線上詞典》)均沿用明代文獻的釋義,未擴展其他含義。該詞屬于古代特定語境下的專有名詞,現代使用較少。
《蚺蛇藤》是一個表示藤本植物的詞語。蚺蛇藤生長茂盛,蔓延于地面或其他物體上,常常用于園林景觀中。
蚺蛇藤的拆分部首為“虍”、“蛇”和“艹”。部首虍表示虎,蛇表示形狀或特征與蛇相關的事物,艹代表植物。該詞的筆畫數為23。
《蚺蛇藤》一詞的來源比較複雜,具體的起源尚不明确。它和藤本植物的外形特征有關,描述了蚺蛇藤的形态和特點。
在繁體字中,蚺蛇藤可以寫作「蟒蛇藤」。蟒是蛇的一種,因此蟒蛇藤也表示一種蚺蛇的藤本植物。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可能存在變體,但目前相關資料不明确提及。因此,我們無法準确了解古時候漢字對于蚺蛇藤的寫法。
園林中,蚺蛇藤的蔓延迎合了人們對自然之美的追求。
1. 蚺蛇:形容蛇身上突出的蛇紋或蛇的形态。
2. 藤蔓:指藤本植物的蔓延部分。
3. 藤本:指一類植物,其莖木質化且常常攀援生長。
1. 葛藤:也是指一種具有攀援性質的植物,常常用于修建棚架或綠色隔斷。
2. 蘿藤:具有藤本植物的結構和形态特點。
1. 樹木:相對于藤本植物,指那些直立生長且木質化的植物。
2. 草本:指那些生長期較短、高度較低的植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