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解厄的意思、解厄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解厄的解釋

亦作“ 解阸 ”。解救危難。《漢書·叙傳下》:“ 留侯 襲 秦 ,作 漢 腹心,圖折 武關 ,解阸 鴻門 。” 明 歸有光 《汝州新造三官廟記》:“其説以天地水府為三元,能為人賜福,赦罪解厄,皆以帝君尊稱焉。”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湯公》:“公頓思惟佛能解厄,因宣佛號,纔三四聲,飄堕袖外。”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解厄是漢語中的複合動詞,其核心含義為"解除困厄或災禍"。該詞由"解"與"厄"兩個語素構成:"解"本義指剖開牛角,後引申為分解、消除;"厄"原指車轅前端扼住牛馬頸部的橫木,後衍生出困頓、危難之意。據《漢語大詞典》記載,該詞最早見于魏晉時期文獻,《後漢書·窦武傳》有"解厄宣陵"的記載。

在具體使用中,解厄主要包含三個維度:

  1. 物質層面的解救:指通過具體行動消除實際災難,如《資治通鑒》記載的赈災舉措"解厄饑馑"(來源:中華書局《資治通鑒》注譯本)
  2. 精神層面的纾解:化解心理壓力或精神困境,如《世說新語》所述"以言解厄"的交際智慧
  3. 宗教儀式功能:道教典籍《雲笈七籤》記載的"解厄禳災"法事(來源:道藏文化出版社校注本)

該詞在當代多用于書面語體,常見搭配有"解厄消災""解厄渡困"等複合結構。需要特别說明的是,在民俗研究領域,王孝廉教授《中國神話世界》中記錄的閩台地區"解厄儀式",完整保留了該詞的原始宗教語義(來源:北京大學出版社學術專著)。

網絡擴展解釋

“解厄”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jiě è,其核心含義為“解救危難”,常見于古典文獻或宗教語境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1. 字義構成

    • 解:意為“解除、解救”;厄(è)指“困苦、災難”()。
    • 合起來表示“幫助他人脫離困境或災難”。
  2. 異體寫法
    古文中也寫作“解阸”,意義相同,如《漢書》提到張良“解阸鴻門”()。


用法與出處

  1. 古典文獻

    • 《三國演義》第二七回:“我前者誅顔良、文丑,亦曾與足下解厄。”指關羽解除他人危難()。
    • 明·歸有光《汝州新造三官廟記》記載神明“赦罪解厄”,體現宗教中的救贖功能()。
  2. 現代引申
    可用于描述化解危機或困境的行為,如“解厄消災”“扶貧解厄”等。


相關詞彙


“解厄”強調對危難的主動幹預與解救,常見于曆史、文學及宗教文本,體現中華文化中對互助與災禍化解的重視。如需更多例證,可參考《漢書》《聊齋志異》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覽...

艾殺八書朝署闖過麤慥對字頓阻豐蔀複舊如初個中妙趣供銷鬼目菜合成蕉葛甲日靜路雞黍約機約考詞铿锽夔卨勒卒斂衣聆音龍虎窯龍翔鳳躍呂公縧冒火耄衰納胯挪腰鳥男女庖犧氏培訓班萍寓潑命筌意去甚去泰熱洛河忍涕熱天日試萬言商女商受時曆適莫使氣白賴獸補雙鴛司城遂禍瑣渎聽子銅雀分香脫節頑查娓娓不倦文韬武略寤辟小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