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換;兌換。 明 徐弘祖 《徐霞客遊記·江右遊日記》:“衆舟鱗次溪中,以上流有 石箭灘 ,重舟不能上下,俱泊此以待交兌者也。”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霍女》:“婦去無幾,返言:‘鄰舟有商人子,願出八百。’ 黃 故搖首以難之。未幾,復來,便言如命,即請過船交兌。”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錢穀·嚴管解》:“銀有不照數交兌,批有不按限掣獲者乎?”
“交兌”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含義為交換或兌換,常見于古代文獻或特定語境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核心含義
指通過交接完成兌換或交換行為,多用于描述實物、貨币或權益的轉移。例如:
字義分解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用例,可查閱《徐霞客遊記》或《聊齋志異》相關章節。
交兌(jiāo duì)是一個漢字詞彙,由兩個字組成。其中,交是一個意思是"互相,互換"的動詞;兌是一個意思是"換取,調換"的動詞。因此,交兌合在一起表示雙方互相交換、調換的意思。
交字的部首是親,有六畫;兌字的部首是兒,有八畫。
交兌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字演變過程。最初,交和兌是分開的兩個獨立漢字,後來在古代人們發現它們的意思相似,常常一起使用,所以漸漸地發展成一個詞彙。
交兌的繁體寫法依然是「交兌」,隻是在簡化字的普及過程中,将「兌」字的右邊的「全」部分簡化成了「兒」。
在古代,交兌字的寫法稍有不同。交字的古代寫法是「交」,而兌字的古代寫法則是「兌」。
1. 他們兩個經常交兌衣物,所以很多衣服都是共用的。
2. 這兩個國家達成了一項重要的交兌協議,促進了經濟和文化的合作發展。
交兌可與其他詞彙組合成新的詞語,例如:
1. 交換:表示雙方互相調換、互換。
2. 兌換:表示通過交換獲取某種價值物品或貨币。
與交兌意思相近或接近的詞彙有:
1. 交換:表示雙方互相調換、互換。
2. 調換:表示互相交換、更換。
與交兌意思相反的詞彙有:
1. 固守:表示堅守不變,不發生交換。
2. 保留:表示保持原樣,不進行調換或交換。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