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位的意思、即位的詳細解釋
即位的解釋
(1) [ascend the throne]∶開始做帝王或諸侯
安斄王即位。——《史記·魏公子列傳》
昭帝即位。——《漢書·李廣蘇建傳》
(2) [take one's seat]∶就位;入席
詳細解釋
(1).就位。古謂走入中庭左右兩側規定的位置。《書·顧命》:“卿士邦君,麻冕蟻裳,入即位。” 孔穎達 疏:“入即位者, 鄭玄 雲卿西面,諸侯北面。” 孫星衍 疏:“經言入即位,不言升階,知皆陪位于中庭也。”《儀禮·士冠禮》:“主人玄冠朝服,緇帶素韠,即位于門東西面。”
(2).亦作“ 即立 ”。指開始成為帝王、皇後或諸侯。《左傳·桓公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周禮·春官·小宗伯》“小宗伯之職,掌建國之神位” 漢 鄭玄 注:“ 鄭司農 雲,‘立’讀為‘位’。古者立、位同字。古文《春秋經》‘公即位’為‘公即立’。”《後漢書·皇後紀上·和熹鄧皇後》:“至冬立為皇後,辭讓者三,然後即位。” 唐 韓愈 《許國公神道碑銘》:“ 元和 十五年,今天子即位。” 曹禺 等《膽劍篇》第一幕:“ 吳王 夫差 ,三十二歲,即位不久,喜功貪殺,驕狂自是,自以為有富國強兵的本領,立下獨霸中原的大志。”
詞語分解
- 即的解釋 即 í 就是:知識即力量。 當時或當地:即日。即刻。即席。即景。在即。即興(宯 )。 就,便:黎明即起。 假如,倘若:即使。即便(刵 )。即或。即令。 靠近:不即不離。 到,開始從事:即位。 便就離
- 位的解釋 位 è 所處的地方:座位。部位。位置(a.所在或所占的地方;b.地位)。位于。 職務的高低:地位。職位。名位。 特指君主的地位:即位。篡位。 一個數中每個數碼所占的位置:個位。百位數。 量詞,常用于人
網絡擴展解釋
“即位”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jí wèi,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一、基本釋義
-
就位
- 指在禮儀場合中走到規定的位置,例如古代祭祀、喪禮等儀式中的站位。如《儀禮·士冠禮》提到“主人玄冠朝服,即位于門東西面”,強調儀式中的位置規範。
-
開始成為帝王、皇後或諸侯
- 指君主、諸侯等正式繼承權力,開始統治。例如《史記·周本紀》記載“厲王即位三十年,好利,近榮夷公”,以及東漢光武帝“即位後偃武修文”的典故。
二、延伸解析
- 曆史背景:古代“即位”不僅包含權力交接,還涉及禮儀規範。如滕文公在喪禮中“即位”痛哭,百官隨之哀悼,體現君主對職責的帶頭作用。
- 近義詞:登位、登基;反義詞:讓位、退位。
- 現代應用:在共和制國家,可引申為總統等元首就職,但傳統語境仍以君主制為主(需注意此來源權威性較低,需結合其他資料驗證)。
三、例句參考
- 曹太後在宋英宗即位後,迅速冊立皇後以鞏固權力。
- 吳王夫差“即位不久,喜功貪殺,驕狂自是”(《膽劍篇》引用)。
如需更完整的文獻例句或曆史案例,可參考《史記》《儀禮》等典籍,或查看搜狗百科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即位(jí wèi)一詞的意思是指某人正式登上國家的王位或者帝位,成為君主或者統治者的一種行為。下面是關于即位這個詞的相關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即位的拆分部首是土,其中直部的筆畫數為8。
來源:即位一詞來源于古代政治制度,特指國家的君主或統治者繼承或接掌王位或帝位的行為。
繁體:即位的繁體字為「即位」。
古時候漢字寫法:古時即位一詞寫作「卽位」。
例句:1. 新國王在盛大的典禮上即位。
2. 即位多年來,他緻力于國家的發展和穩定。
組詞:先即位、正式即位、皇位繼承、承位儀式。
近義詞:登基、繼位、披坐。
反義詞:禅讓、退位、讓位。
希望以上信息對你有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