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出嫁女子唯夫是從。 清 李漁 《奈何天·逼嫁》:“卻不道嫁犬逐犬,切莫要看樣畫葫蘆,又把那别新郎的鋪蓋捲。”
“嫁犬逐犬”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為jià quǎn zhú quǎn,其基本含義是指女子出嫁後應追隨丈夫,體現傳統觀念中“夫為妻綱”的思想。以下是詳細解釋:
核心釋義
該成語的字面意思是“嫁給狗就追隨狗”,常與“嫁雞隨雞”并用,比喻女性在婚姻中需完全順從丈夫,無論對方條件如何。它反映了古代社會對女性從屬地位的固化認知。
出處與用法
最早出自清代李漁的戲曲《奈何天·逼嫁》:“卻不道嫁犬逐犬,切莫要看樣畫葫蘆,又把那别新郎的鋪蓋捲。”。現代多用于批判傳統婚姻觀念,或作為中性表述強調舊時女性缺乏自主權。
近義詞與關聯表達
現代觀念對比
隨着社會進步,這一成語多被視為陳舊思想。當代更強調婚姻平等,女性不再受限于“從夫”觀念。
“嫁犬逐犬”是帶有時代局限性的成語,其語義集中體現了傳統婚姻倫理,使用時需結合語境辨析情感傾向。
《嫁犬逐犬》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比喻妻子跟隨丈夫或女婿跟隨父親。它表示女子嫁雞隨雞,嫁犬隨犬的意思。
《嫁犬逐犬》的拆分為:“女”、“犬”、“逐”,它們的部首分别是女、犬、辶,拆分的筆畫分别是3、4、10。
《嫁犬逐犬》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具體出處已難以考證。
《嫁犬逐犬》的繁體字是《嫁狗逐狗》。
在古時候,嫁字和犬字的寫法有所不同。嫁字是“姝”和“十”組合寫成,犬字是“犭”和“雙人”組合寫成。
他的妻子真是個明事理的人,嫁犬逐犬,能和他一起走到今天。
嫁妝、嫁衣、逐鹿、逐漸、犬牙交錯、犬筆畫、犬類
嫁雞隨雞,嫁骨隨骨
嫁狗隨狗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