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前代聖賢的言行。《易·大畜》:“君子以多識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唐 孔穎達 《<尚書正義>序》:“斯乃前言往行,足以垂法将來者也。” 宋 陸友仁 《研北雜志》卷四:“餘生好遊,足跡所至,喜從長老問前言往行,必謹識之。” 明 王守仁 《傳習錄》卷中:“夫以畜其德為心,則凡多識前言往行者,孰非畜德之事,此正知行合一之功矣。”
“前言往行”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總結如下:
該成語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對曆史經驗的重視,強調通過汲取先人智慧來提升個人修養,與儒家“以史為鑒”的思想一脈相承。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例(如陸機《百年詩》),可參考《研北雜志》《尚書正義》等典籍。
前言往行是一個由四個字組成的成語。下面将逐個介紹該成語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前言往行意為在行動之前先做好充分準備,并提前謀劃好未來的方向和目标。這個成語強調在做任何事情之前先明确計劃和目标的重要性。
前言往行的四個字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分别是:
前言往行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孟子·公孫丑上》一文中。繁體字為「前言往行」。
在古時候,前言往行的字形可能有一些變化。比如「前」可能被寫成「前」的上方有一個「開」字旁,「言」可能被寫成「言」的下方有一個「音」字旁。
他在開始新的項目之前,總是遵循前言往行的原則,進行詳細調研和規劃。
與前言往行相關的組詞有:
- 預先規劃
- 提前準備
- 預謀未來
與前言往行意思相似的成語有:
- 事前準備
- 有備而來
與前言往行意思相反的成語有:
- 操之過急
- 臨時抱佛腳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