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日角的意思、日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日角的解釋

(1).額骨中央部分隆起,形狀如日。舊時相術家認為是大貴之相。《後漢書·光武帝紀上》:“身長七尺三寸,美須眉,大口,隆準,日角。” 李賢 注引 鄭玄 《尚書中候》注:“日角謂庭中骨起,狀如日。” 宋 孫奕 《履齋示兒編·雜記·事同》:“ 光武 日角, 唐高祖 亦日角。”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英傑歸真》:“若吾真聖主面形日角,眼若日輪,毫光映射,無敢仰視之者,即在遊天下時而然也。”相術家亦稱額骨隆起入左邊發際為“日角”,入右邊發際為“月角”。《文選·劉孝标<辯命論>》:“龍犀日角,帝王之表。” 李善 注引 朱建平 《相書》:“額有龍犀入髮,左角日,右角月,王天下也。”

(2).喻指帝王。《魏書·尒朱榮傳》:“佇龍顔而振腕,想日角以歎息。” 唐 李商隱 《隋宮》詩:“玉璽不緣歸日角,錦帆應是到天涯。” 清 唐孫華 《進呈禦覽詩一百韻》:“臣僚瞻日角,父老盼霓旌。”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日角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詞彙,主要源于古代相術與史籍記載,其釋義可從以下角度闡釋:

一、基本釋義

指人額骨中央隆起,狀如圓日的面相特征。古代相術認為此為貴相,多與帝王之象關聯。

來源:《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收錄該詞條,釋義為“舊時相術家稱額骨中央隆起為日角,謂是帝王之相”。

二、相術中的專業解釋

在傳統相學體系中,“日角”與“月角”(右額隆起)相對,分别象征陽與陰。《神相全編》記載:“左額為日角,主父基;右額為月角,主母基。”其形态需飽滿圓潤如旭日,方屬吉相。

來源:相學典籍《神相全編》(明代袁忠徹整理),系統描述面相部位吉兇。

三、曆史文獻中的典型用例

最著名的記載見于《後漢書·光武帝紀》,描述漢光武帝劉秀“身長七尺三寸,美須眉,大口,隆準,日角”。唐代李賢注:“日角,謂中庭骨起,狀如日。”後世史書常以“日角龍庭”喻帝王之貌。

來源:二十四史之《後漢書》(中華書局點校本),為權威曆史文獻依據。

四、文化意義的延伸

因與帝王關聯,“日角”在文學中成為天命所歸的象征。如庾信《周宗廟歌》:“日角膺圖,天眉表德。”此處以“日角”代指帝王即位符合天意。

來源:《庾子山集注》(清代倪璠注),收錄南北朝時期典故化用。

結論

“日角”本質是古代天人感應思想下的面相學術語,其釋義需結合相術理論、史籍記載及文化象征三層維度。該詞在現代漢語中雖罕用,但作為曆史詞彙仍具研究價值,體現了傳統文化中“相由心生”的哲學觀念。

網絡擴展解釋

“日角”是古代相術術語,主要有以下含義:

  1. 相術中的貴相
    指額骨中央隆起如太陽的骨相,舊時相術家認為是大貴之象征,尤其與帝王相關。具體位置在額頭中央、兩眉正中間上方,若高聳有氣勢且延伸至發際,則被視為帝王之相。例如《後漢書》記載光武帝劉秀“隆準,日角”,唐代李商隱詩中“玉玺不緣歸日角”也以此喻帝王。

  2. 曆史文獻中的記載
    東漢鄭玄在《尚書中候注》中描述“日角謂庭中骨起狀如日”,《魏書》《潛夫論》等古籍均提及此相與帝王關聯,如伏羲“其相日角”。相術家還細分左額隆起為“日角”,右額為“月角”,合稱“日月角”,象征天命。

  3. 文學中的象征意義
    後世文學常用“日角”代指帝王或顯貴,如唐代詩人以“日角”暗喻唐高祖李淵,清代詩詞中亦用此詞表達對君王的尊崇。

該詞核心含義源于古代相術,後衍生為帝王象征,兼具曆史與文學雙重意涵。

别人正在浏覽...

騃子白縛拔頭便換避險過當博學宏詞廁簡蟬冠唱驺川岑楚國夢賜筆大味颠蕩雕車動機論放虎歸山稾稅宮髽光備國際音标還奉寒氊號令如山黑濁龁齧痕瘕藉令盡世裡九邊酒囊飯袋駿駿客意空堕空有立班列兵民口釀糯撚接拟經樸心佥押乞寒胡起合青裙缟袂曲塞濡沒生塵史局食生不化石頭使心别氣說起曹操,曹操就到逃彙退避三舍外省王賦犀簟信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