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造福于民。《管子·輕重己》:“教民樵室鑽鐩,墐竈洩井,所以壽民也。” 宋 王禹偁 《省試四科取士何先論》:“非仕人利俗緻君壽民者,其政不用。”
(2).長壽的人。有時特指男性長壽者。 宋 葉廷珪 《海錄碎事·聖賢人事下》:“病變而藥不變,嚮之壽民,今為殤子矣。”《清會典·禮部·儀制清吏司四》:“壽民給予‘昇平人瑞’字樣,壽婦給予‘貞壽之門’字樣。”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一:“定例:凡壽民、壽婦年登百歲者,由本省督撫題請恩賞,奉旨給扁建坊,以昭人瑞。”
“壽民”一詞在漢語中有以下兩層主要含義,結合多來源信息綜合解釋如下:
造福于民
指通過政策或措施使百姓生活安康。此釋義源于古代文獻,如《管子·輕重己》提到“教民樵室鑽燧,墐竈洩井,所以壽民也”,強調通過改善民生實現長壽。宋代王禹偁《省試四科取士何先論》中也有“緻君壽民”的用法。
長壽之人
特指男性長壽者,常見于古代官方稱謂。清代《清會典》記載:“壽民給予‘昇平人瑞’字樣”,而女性長壽者則稱“壽婦”。如孫中山曾為海口美梅村題寫“耆年碩德”,即屬此類用法。
如需更詳盡的古籍原文或曆史案例,可參考《管子》《清會典》等文獻。
壽民,是一個漢字詞語,含義為祝福他人長壽、健康、幸福。
壽民的拆分部首是宀(寶蓋頭部),示(礻,祭祀旁部),兩個部首的總筆畫為10畫。
壽民一詞的來源較為明确,其中“壽”意為長壽,代表長久的生命;“民”指普通百姓,代表人們。通過組合在一起,壽民的含義就是祝福人們能夠擁有長壽的生活。
壽民在繁體中文中的寫法為壽民。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壽民的“壽”字有時會寫作“壽”字,而“民”字則基本保持不變。
1. 爺爺祝福我們家人壽民如意。
2. 農村老人常常祝願後輩壽民平安。
祝壽民、壽民長壽、壽民如意。
壽、長壽、康甯。
短命、夭折。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