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赤章。道教祀天奏章用“玉書絳簡赤丹文”。見《黃庭内景經·仙人章》。以其用丹朱書寫,故稱。 南朝 梁 沉約 《與陶弘景書》:“方當名書絳簡,身遊元闕。” 唐 李商隱 《鄭州獻從叔舍人褒》詩:“絳簡尚參黃紙案,丹爐猶用紫泥封。”
"绛簡"是一個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古代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绛
指深紅色或大紅色。古代常用朱砂(又稱“丹砂”)制成紅色顔料或墨水,因其色澤鮮豔且不易褪色,被視為尊貴、莊重的顔色。
來源:《說文解字》釋“绛”為“大赤也”。
簡
原指竹簡、木牍,是紙張普及前的主要書寫載體。後引申為書籍、文書或典籍。
來源:《說文解字》釋“簡”為“牒也”,即編連成冊的竹木片。
绛簡即指用朱砂書寫的簡冊,特指以紅色筆墨記錄的典籍或文書。
在道教與宮廷文獻中,“绛簡”被賦予神聖性:
道教典籍
道教儀式常用朱筆書寫符箓、經文,認為朱砂可通神靈、驅邪祟。故“绛簡”代指道教經書或秘傳符箓。
例:唐代《雲笈七籤》載“丹書绛簡,太上之秘文也”。
帝王文書
宮廷重要诏書、冊文為顯尊崇,亦用朱筆謄寫,此類文書可稱“绛簡”。
例:《宋史·禮志》記載祭祀典禮中“以绛簡書祝文”。
古代詩文常以“绛簡”象征珍貴文獻或神聖文本:
“绛簡尚參黃紙案,丹爐猶用紫泥封。”
此處“绛簡”與帝王诏書(黃紙案)并提,凸顯其莊重性。
“綠鬓尚堪尋绛簡,金丹何必問丹爐。”
以“绛簡”喻指道教長生秘術典籍。
漢語文字學奠基之作,權威解釋字源本義(因古籍無網絡版,暫不提供鍊接)。
道教經典彙編,收錄“绛簡”相關記載(可參考中華典藏·道藏數據庫)。
官方史書,記載宋代朱書祝文制度(可查閱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注:部分古籍原典鍊接需專業數據庫權限,公衆可通過上述開放資源檢索相關内容。)
“绛簡”是一個具有多重文化内涵的詞語,具體解釋如下:
在道教文獻中,“绛簡”指用于祀天儀式的紅色奏章,又稱“赤章”。其名源于書寫材料與顔色:
“方當名書绛簡,身遊元阙”(沈約《與陶弘景書》)
“绛簡尚參黃紙案,丹爐猶用紫泥封”(李商隱詩)。
部分資料提及“绛簡”可形容文風簡練(如),但此用法較少見,且與道教術語的權威性相比,來源存疑。若需采用此類引申義,需結合具體語境進一步考證。
建議:如需深入研究,可參考《黃庭内景經》及沈約、李商隱相關詩文,并注意區分不同語境下的詞義。
八達嶺剝落不爽毫發參謀長長往遠引掣筆郎稱聲絺绤酬報疇昨燈心絨等之敵特東顧渡槽惡許範成大反風繁陰風艇風言風語伏戎富于春秋構闌光明鹽歸元河泲黃滾滾惑悶堅銳交佩借詞開渎攬腳量地廖落列羅落落難合鬧動内證撚泛平禠愆殃清徽青絲秋室熱絡山崩地塌深永身做身當收藏家束取署攝送鬼貪淩相期曉唱笑颦謝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