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赤章。道教祀天奏章用“玉書絳簡赤丹文”。見《黃庭内景經·仙人章》。以其用丹朱書寫,故稱。 南朝 梁 沉約 《與陶弘景書》:“方當名書絳簡,身遊元闕。” 唐 李商隱 《鄭州獻從叔舍人褒》詩:“絳簡尚參黃紙案,丹爐猶用紫泥封。”
“绛簡”是一個具有多重文化内涵的詞語,具體解釋如下:
在道教文獻中,“绛簡”指用于祀天儀式的紅色奏章,又稱“赤章”。其名源于書寫材料與顔色:
“方當名書绛簡,身遊元阙”(沈約《與陶弘景書》)
“绛簡尚參黃紙案,丹爐猶用紫泥封”(李商隱詩)。
部分資料提及“绛簡”可形容文風簡練(如),但此用法較少見,且與道教術語的權威性相比,來源存疑。若需采用此類引申義,需結合具體語境進一步考證。
建議:如需深入研究,可參考《黃庭内景經》及沈約、李商隱相關詩文,并注意區分不同語境下的詞義。
绛簡是一個漢字詞語,其意為簡牍。
绛簡的部首是纟(纟是紅色的繩子),它的總筆畫數是七畫。
绛簡最早出現在《莊子·逍遙遊》這篇文字中,引申意為紅色的紙簡,也指簡牍。
绛簡在繁體中寫作綳簡。
在古代,绛簡寫作紅簡。
我在古書中發現了一封绛簡,裡面記錄了一段古代的傳說故事。
绛邑、绛縣、簡帛、簡練
紙簡、紙箋
紙張、紙莎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