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具。《周禮·地官·遂大夫》:“正歲,簡稼器,修稼政。” 鄭玄 注:“稼器,耒耜鎡基之屬。”《宋史·馮京傳》:“給稼器,餉糧食,使之歸。”
“稼器”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及相關信息可綜合如下:
稼器(拼音:jià qì)指農具,即用于農業耕作的工具。該詞由“稼”(種植谷物)和“器”(工具)組合而成,字面含義為“農耕所用的器具”。
本義
指具體的農具,如耒耜(古代翻土工具)、鎡基(鋤頭類工具)等。這一含義在古籍中多次出現,例如:
引申義
現代語境中,“稼器”有時被引申為“能夠帶來收入或財富的工具或手段”,類似于“生財工具”的比喻用法。不過這一用法較少見于權威文獻,更多出現在通俗解釋中。
“稼器”以農具為核心含義,兼具曆史文獻中的具體指代和現代語境中的比喻擴展。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周禮》《宋史》等古籍原文。
稼器(jià qì)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第一個部分是“禾”字,意為稻谷,代表農田及農作物;第二個部分是“器”字,意為工具或器械。所以,稼器的字義即指代農田中使用的工具。
稼器的部首是“禾”(he),是一個主要的部首之一。它通常表示與莊稼、農田等有關的字詞。稼器的筆畫共計12畫。
稼器的來源可追溯到中國古代,最早見于《尚書·周書·契書》。繁體字中,稼器的寫法與簡體字一緻。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稼器的寫法略有不同。稼字的古代寫法将“禾”字的上半部分改成了“俞”,“器”字的古代寫法則是在右側畫入一個“其”字形十,兩個字形分開書寫。這個寫法在現代已不再常見。
以下是一個使用稼器一詞的例句:
農民們拿着各種各樣的稼器,忙碌在沃沃的麥田裡。
組詞:農稼、稼谷、農器、農田
近義詞:農具、農耕具、農工具
反義詞:非農器具、非農工具、非農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