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筆畫盤曲如蛟的鐘鼎文。《積古齋鐘鼎彜器款識·商蛟篆壺》 清 阮元 釋:“右蛟篆壺銘,據 王氏 ( 王明清 )款識 宋 搨本摹入……今從 薛氏 ( 薛尚功 )款識,定為 商 器,篆銘奇古。”
“蛟篆”是一個與古代書法和文字形态相關的詞彙,綜合多個來源的解釋如下:
“蛟篆”指鐘鼎文(金文)中筆畫盤曲如蛟龍的篆書體,其形态如神龍遊動,篆刻工藝精細,常用于形容文字或書法的優美與神奇。
詞源構成
曆史考據
清代學者阮元在《積古齋鐘鼎彜器款識》中記載了“商蛟篆壺”的銘文,認為其篆書風格奇古,筆畫像蛟龍般盤曲,并考證其為商代器物上的文字。此外,《宣和博古圖錄》中也提到周代“蛟篆鐘”的篆文形态,佐證了這種書體的曆史應用。
藝術特征
蛟篆兼具篆書的古樸與蛟龍的動态美感,是書法藝術中追求形神兼備的典範,常見于古代青銅器銘文和文人雅士的篆刻作品中。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器物或文獻案例,可參考《積古齋鐘鼎彜器款識》和《宣和博古圖錄》中的相關記載。
蛟篆(jiāo zhuàn)是指龍的碑銘或篆刻。蛟,代表龍;篆,指篆刻。蛟篆,寓意為用篆刻的方式表達龍的形象。
蛟的偏旁部首是蟲(chóng),表示與蟲類相關;蛟共有11畫。
篆的偏旁部首是竹(zhú),表示與竹子相關;篆共有15畫。
蛟篆這個詞最早出現在《淮南子·說山訓》中,後來在漢代的文獻和詩歌中被頻繁使用。
蛟篆的繁體字為「蟯篆」。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蛟篆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蛟的古字形為「蟭」,篆的古字形為「⿳竹豆竹」。
他使用蛟篆在石碑上刻下了他對龍的贊美之詞。
蛟蛇、篆刻、篆書、龍蛇篆
龍篆、龍文
蛟蚓、蟻篆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