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建築用的材木和器物。《周禮·夏官·掌固》:“分其財用,均其稍食。任其萬民,用其材器。” 孫诒讓 正義:“材即材木,器謂斧斤梩鋤版築之屬,用以穿塹為溝池及築城郭也。”
(2).才能與器識。《漢書·王吉傳》:“自 吉 至 崇 ,世名清廉,然材器名稱稍不能及父,而祿位彌隆。”《陳書·建安王叔卿傳》:“性質直有材器,容貌甚偉。” 唐 白居易 《李佑授晉州刺史制》:“某官 李佑 ,夙負材器,累經任用,當領軍郡,頗著政聲。” 宋 司馬光 《乞優老上殿劄子》:“若 昇 必不可留,則願陛下慎選德望材器為衆所服,知治體、曉兵略者以代之。” 清 姜宸英 《周亮工墓碣銘》:“公材器揮霍,善經濟,喜議論。”
材器是漢語複合詞,其含義可從構成語素及古籍用例兩方面解析,核心釋義為“資質才能” 或“有才能的人”,亦指“材料與器具”。具體如下:
才能與器識
“材”指資質、能力,“器”指器量、識見。合稱指人的才能與擔當重任的素質。
例證:
《漢書·王吉傳》載:“吉上疏言:‘…宜明選求賢,除任子之令。外家及故人可厚以財,不宜居位。去角抵,減樂府,省尚方,明示天下以儉。…上以其言迂闊,不甚寵異也。吉遂謝病歸琅邪。’”唐代顔師古注:“材器,猶言材量也。” 此注強調王吉的才能與器量。
近義:才具、才幹、器能。
指代人才
引申為具備才能的人,尤指可堪大用者。
例證:
《後漢書·李固傳》稱:“固之在位,其可稱者,唯此一事而已。然猶不免于梁冀之誅,惜乎!材器不足以濟時艱也。” 此處“材器”即指治國之才。
原材料與工具
“材”指木料、原料,“器”指工具、器皿。合稱泛指物資與器械。
例證:
《周禮·考工記》雲:“審曲面勢,以饬五材,以辨民器。” 東漢鄭玄注:“五材,金、木、皮、玉、土;民器,兵器、農具也。” 此義項強調物質層面的材料與用具。
器物功能
特指具有特定功能的器械或裝置。
例證:
《墨子·備城門》載:“城上之備:…材器不足以守者,亟增之。” 此處指守城所需的器械裝備。
現代漢語中,“材器”的“人才”義項多見于文言化表達(如“材器卓越”),而“材料器具”義項逐漸被“器材”取代。需結合語境判斷具體含義。
參考來源:
“材器”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雙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指用于建造或制造的木材和工具。該釋義最早見于《周禮·夏官·掌固》中的記載:“分其財用,均其稍食,任其萬民,用其材器。”。例如斧頭、鋤頭、版築工具等均屬于“材器”範疇,常用于古代城池建設或溝渠挖掘。
指個人的能力與見識,強調綜合素質。例如《漢書·王吉傳》提到:“材器名稱稍不能及父”, 唐代詩人顧非熊在《舒州酬别侍禦》中亦用“衆惜君材器”表達對才能的重視。該用法多用于評價人物,如宋代司馬光曾建議選人應注重“德望材器”。
補充說明:
如需具體文獻例句或更多組詞示例,可參考《漢語詞典》或《漢書》相關章節。
菴羅包彈冰合層岩朝裾掣鲸陳宮鏡從廣叢帖大茶壺定拟動地對合子反身自問轒輼焚榇氛霾宮人斜勾軍垢翫鶴栅禾桶鴻鹄心喉脣萑葦鲛珠勞症狸子螺母廟祠謬妄無稽棚頭辟宮颀而頃刻花青苗錢情文寝置日月如流三牧三權贍給身狀失墒石苔釋宗碩人戍守熟狀死口松葉吐駡望拜網袋完婚問谏無中生有綫毯下食襲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