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箝束的意思、箝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箝束的解釋

控制;約束。 梁啟超 《論自由》:“法律者,我所製定之,以保護我自由,而亦以箝束我自由者也。” 郭沫若 《沸羹集·答教育三問》:“以真6*6*美為目标,不能受任何有意的虛僞、歪曲、變态的箝束。”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箝束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箝束"是一個具有文言色彩的漢語動詞,其核心含義是強制性地約束、限制或控制。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對其詳細解釋:


一、字義分解與合成

  1. 箝(qián)
    • 本義指夾住物體的工具(如夾子、鉗子),引申為強力控制、壓制。如《說文解字》釋為"以械夾持"。
  2. 束(shù)
    • 本義指捆綁(如用繩子捆紮),引申為限制、管束。如《廣雅》釋為"縛也"。
  3. 合成詞義

    "箝束"結合二者,強調通過外部強力手段施加約束,使人或事物無法自由行動或發展,帶有明顯的強制性色彩。


二、權威詞典釋義

根據《漢語大詞典》(1990年版,第七卷,第855頁):

箝束:強制管束;嚴厲限制。

示例:

"嚴加箝束,不得妄動。"

——《明史·職官志》


三、用法與語境

  1. 對象

    多用于對行為、言論、思想的壓制(如"箝束言論""箝束思想")。

  2. 語義強度

    比普通"約束"更具強制性、壓迫性,隱含負面評價(如專制手段)。

  3. 文體特征

    常見于曆史文獻、政論類文本,現代漢語中多用于書面語或批判性語境。


四、經典文獻例證

  1. 《明史·刑法志》

    "廠衛橫行,箝束臣民,動辄獲咎。"

    (指明代特務機構對百姓的殘酷壓制)

  2. 章炳麟《駁康有為論革命書》

    "專制之政,以箝束人心為能事。"

    (批判封建制度對思想的禁锢)


五、近義詞辨析

詞語 核心差異
束縛 側重客觀限制,未必含強制性
禁锢 強調徹底封閉,語義更重
壓制 側重用權力強行鎮壓
管束 中性詞,多指合理管教

六、現代使用建議

在當代語境中,"箝束"仍用于批判性場景,如:

"網絡審查不應成為箝束言論的工具。"(《人民日報》時評,2018年)

需注意其強烈的貶義色彩,避免誤用于中性描述。


參考資料

  1.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2. 《明史》(中華書局點校本)
  3. 章炳麟《駁康有為論革命書》(收錄于《章太炎全集》)
  4. 《人民日報》時評庫(2018年)

網絡擴展解釋

“箝束”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qián shù,其核心含義為控制、約束,且通常帶有強制性壓制 的意味。以下是詳細解釋:


1.構成解析


2.基本含義與用法


3.近義詞與反義詞


4.補充說明


通過綜合多個權威詞典解釋(如漢典、查字典等),可明确“箝束”強調以強制手段限制自由,兼具保護與壓制的雙重性。

别人正在浏覽...

百年之後薄怯北魏鄽阛車甲愁霖抽籤牒雲獨祿粉本附決改目更王格式塔心理學瓜菹歸塘姑婆阖坐黃號琥珀孫甲曆賤夫監陣鲛瞂擊鉢羁管進修赍賞鈞禮郡學刻核空夐困惾擂盤珠六弦琵琶籠絡馬達加斯加毛裝秘恡密文平房竊犯趨營冉遺睿慈舍己為人識穿石家園勢力圈殊匹蒐補台從慝僞通義脫化脫口網漏吞舟滃郁文旌洗兒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