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甲曆 ”。
亦作“ 甲歷 ”。1.用甲子記載歲時的日曆。 唐 陸贽 《貞元改元大赦制》:“凡為擇人,其在精覈……所司依資叙注拟,便於甲曆之内,具标舉主名銜,仍牒報禦史臺。” 宋 王應麟 《玉海·曆法》:“外紀 伏羲 紀陽氣之初為律法,建五氣,立五常,定五行有甲曆五運。《古三墳》: 伏羲氏 木王月命臣 龍潛氏 作甲曆。”
(2).泛指歲時。 宋 呂南公 《有懷溪齋奉寄微之》詩:“身名不分輕如夢,甲歷誰令過若流。”
“甲曆”是古代中國曆法系統中的重要概念,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指以天幹地支組合(甲子)記載時間的曆法系統,既特指具體曆法形式,也泛指歲時更疊。作為成語使用時,常比喻時間流逝,如宋人呂南公詩句“甲歷誰令過若流”便以此感歎光陰飛逝。
需注意不同文獻對“甲曆”别稱的記載差異,如提到“上元曆”“太初曆”等别稱,但此類說法需結合專業曆法研究考證。
《甲曆》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最早的一種曆法。它的主要特點是以地支甲子作為基本單位而制定的一套天文曆法。
《甲曆》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田",它的總筆畫數是10畫。
甲曆在中國的曆史上非常重要,這是中國最早的一種曆法,可追溯到西周時期。甲曆的制定是為了方便人們對天文、地理、氣象等方面進行觀測和衡量。
甲曆的繁體字是「甲曆」。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甲曆的寫法和現代略有不同,但整體結構和意義相同。
1. 《甲曆》是中國古代最早的曆法之一。
2. 學習《甲曆》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國古代的天文學知識。
組詞:甲子年、甲子戰争、甲子戰敗
近義詞:天幹地支、幹支曆、農曆
反義詞:陽曆、公曆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