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籠絡的意思、籠絡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籠絡的解釋

(1) [wind;twine]∶圍繞;纏絡

樹根籠絡

(2) [draw over;lead by the nose;rope in;control]∶拉攏;控制

籠絡人

不過籠絡耳。——清· 梁啟超《譚嗣同傳》

(3) [envelop]∶包羅;統括

籠絡萬品

詳細解釋

(1).圍繞;纏絡。語出 漢 班固 《西都賦》:“罘網連紘,籠山絡野。” 明 徐弘祖 《徐霞客遊記·粵西遊日記四》:“且小峯之上,每有巨樹箕踞,其根籠絡,與石為一,幹盤曲下覆。”

(2).拉攏;控制。 宋 陳亮 《上孝宗皇帝第一書》:“今乃驅委庸人,籠絡小儒,以遷延大有為之歲月,臣不勝憤悱。”《明史·李三才傳》:“ 三才 才大而好用機權,善籠絡朝士。”《紅樓夢》第二一回:“誰知這 四兒 是個乖巧不過的丫頭,見 寶玉 用他,他就變盡方法兒籠絡 寶玉 。” 茅盾 《子夜》十五:“盡管他的手段不錯,而且對于 李麻子 極盡籠絡的能事,然而當此時機迫切的時候,他的籠絡畢竟敵不過 李麻子 和 錢葆生 的關系。”

(3).包羅;統括。《尹文子·大道下》:“過此而往,雖彌綸天地,籠絡萬品,治道之外,非羣生所餐挹,聖人錯而不言也。” 宋 司馬光 《劉道原<十國紀年>序》:“ 道原 好著書,志欲籠絡宇宙而無所遺,不幸早夭,其成者《十國紀年》四十二卷。” 清 黃宗羲 《易學象數論序》:“其注簡當而無浮義,何曾籠落元旨。”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籠絡"是現代漢語中表示通過情感或利益手段維系人際關系的動詞,其核心含義在權威辭書中均有明确界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其解釋為"用手段拉攏人"(來源:商務印書館《現代漢語詞典》),這一釋義突出其通過策略性行為建立情感聯結的特點。從構詞法分析,"籠"字本義指竹編容器,《說文解字》釋作"舉土器也"(來源:許慎《說文解字》),引申為包容、掌控;"絡"字原指網狀物,後衍生出維系、聯繫之意,二字結合形成"用包容性手段維系關系"的語義内核。

在曆史語境中,"籠絡"的詞義呈現動态演變。宋代《朱子語類》記載:"若隻管籠絡,教人都歸我,便是私心"(來源:黎靖德《朱子語類》卷十三),顯示該詞早期已包含策略性人際操控的意味。現代語言學研究表明,該詞在使用時多與"人心""感情"等抽象賓語搭配,如"籠絡人心""籠絡感情"等固定搭配(來源:呂叔湘《現代漢語八百詞》)。

近義詞辨析方面,"拉攏"強調主動建立關系,"收買"側重物質交換,而"籠絡"更強調情感滲透和心理認同。反義詞"疏遠""排斥"則形成語義對立。在實際語用中,該詞常出現在管理學、社會學領域,用以描述人際關系策略,如費孝通《鄉土中國》中論及的"差序格局"(來源:費孝通《鄉土中國》第三章),便涉及傳統社會中類似"籠絡"的關系維護方式。

網絡擴展解釋

“籠絡”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根據語境不同有所變化。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圍繞/纏絡(古義) 指物體纏繞或圍繞,如樹根盤繞交錯。現代較少使用此義項。

  2. 拉攏/控制(常用義) 通過策略或情感手段争取他人支持或認同,常見于人際關系或政治場景。
    ▸ 例:梁啟超在《譚嗣同傳》中提到“不過籠絡耳”,指用權術控制他人。

  3. 包羅/統括(古義) 指涵蓋廣泛事物,如“籠絡萬品”。多見于古籍,如司馬光《劉道原序》中描述“籠絡宇宙而無所遺”。


二、使用場景與近義詞


三、詞源與演變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特殊用法,可參考《尹文子》《十國紀年》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暴急唪誦邊圻标新創異布複參本長性傳乘傳代垂旒此唱彼和噉食打野鴨子登真點破曡子觌武燔祭風激電駭附權割勢隔音符號功築杚量合子後起字加持九拜舉門均勻科治連綴遼視淩波曲六大馬商民脂民膏篇條骈字千斤擔前天牽綴青祝騎奴軀幹骨仁樸召棠升用沈郎錢水土不服挺帶渟淵鴕鳥政策土棧文冕五純汙面無頭禍賢望謝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