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決的意思、附決的詳細解釋
附決的解釋
謂隨之而脫落。《易·說卦》:“《兌》為澤,為少女,為巫,為口舌,為毀折,為附決。” 孔穎達 疏:“《兌》主秋也,取秋物成熟,槀稈之屬則毀折也,果蓏之屬則附決也。”
詞語分解
- 附的解釋 附 ù 另外加上,隨帶着:附體。附件。附帶(a.另外有所補充的;b.非主要的)。附庸。附會(a.把不相關連的事勉強拉到一起,如“牽強附附”;b.組織文章、布局謀篇、命意修辭等創作活動,如“精思附附,十
- 決的解釋 決 é 排除阻塞物,疏通水道:“禹決江疏河”。 堤岸被水沖開:決口。潰決。 斷定,拿定主意:決定。決斷。決計。決然。決勝。決議。猶豫不決。 一定(用在否定詞前):決不後退。 決定最後勝敗:決賽。決戰。
網絡擴展解釋
“附決”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隨之而脫落”,具體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
基本釋義
指事物依附于某物後自然脫落的狀态,常用于描述秋季果實成熟後脫離枝幹的現象。例如《易經·說卦》提到“果蓏之屬則附決”,孔穎達注疏解釋為秋季果實成熟後自然脫落。
-
來源與典籍引用
該詞最早見于《周易·說卦》:“兌為澤,為少女,為巫,為口舌,為毀折,為附決。”其中“附決”對應自然界的脫落現象,與“毀折”(指植物莖稈折斷)形成季節性的物候對比。
-
字義分解
- 附:既有“依附”之義(如依附、附帶),也含“靠近”之意(如附近);
- 決:本義為堤岸決口,引申為斷裂、分離的狀态。
-
現代用法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屬于古漢語詞彙,常見于古籍研究或特定文化語境中。
建議參考《周易·說卦》原文及查字典釋義獲取更完整的古典語境解析。
網絡擴展解釋二
附決是一個漢字詞,意為隨附的決定或額外的決定。它由兩個部首組成,第一個部首為 ⼈ (rén),表示人,第二個部首為 ⺲(shān),表示肉。附決共有12個筆劃。該詞源于古代漢字形體變化,字形比較繁複,現代漢字則簡化為了“附”字加上“決”字。
附決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化字相同,即“附決”。在古代漢字書寫中,附決的寫法可能因時代不同而有所變化,但現代标準漢字書寫并沒有規定特定的古代寫法。以下是附決的現代标準書寫。
例句:
1. 我們針對這個問題作出了一個附決。
2. 這是一個需要額外附加決定的情況。
組詞:
附加、附屬、附錄、附件、決定、決策
近義詞:
增補、補充、增加、添加
反義詞:
主決、核心決定、主要決策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如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