赍賞的意思、赍賞的詳細解釋
赍賞的解釋
[award] 賞賜
詞語分解
- 赍的解釋 赍 (賫) ī 懷抱着,帶着:赍恨。赍持(拿着)。赍志而沒(?)(志未遂而死去)。 把東西送給别人:赍發(資助)。赍賞。赍盜糧(把糧食送給盜賊,喻幫助敵人做壞事)。 旅行的人攜帶衣食等物:“行者赍,居
- 賞的解釋 賞 (賞) ǎ 指地位高的人或長輩給地位低的人或晚輩財物:賞金。賞賜。獎賞。賞罰分明。 因愛好某種東西而觀看:賞閱。賞析。賞花。賞月。欣賞。鑒賞。賞心悅目。 認識到人的才能或作品的價值而給予重視:賞識
專業解析
赍賞(jī shǎng)是古漢語中的複合動詞,指以財物賞賜他人,尤指上位者對有功者的正式獎賞。其釋義可從以下角度展開:
一、字義解析
- 赍
本義為“持物贈人”,《說文解字》釋為“持遺也”,引申為攜帶財物給予他人。
來源: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影印本)
- 賞
指地位高者向地位低者授予財物或榮譽,《說文解字》注:“賜有功也。”
來源:許慎《說文解字》
二、詞義詳解
赍賞強調自上而下的物質性獎賞,常見于古代文獻描述君主、官員對臣屬或民衆的賞賜行為。例如:
“朝廷赍賞将士,以勵軍心。”(《宋史·兵志》)
來源:脫脫《宋史》(中華書局點校本)
三、近義詞辨析
- 賞賜:泛指給予獎勵,範圍更廣(可含非物質獎勵)。
- 犒賞:特指用酒食財物慰勞軍隊或勞力者。
- 赍賞:側重“攜帶財物進行賞賜”的動作性,常見于官方文書。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第2版)
四、典籍用例
- 《後漢書·窦融傳》
“帝以融信效著明,益加赍賞。”
釋義:漢光武帝因窦融忠誠顯赫,對其加倍賞賜。
來源:範晔《後漢書》(中華書局點校本)
- 《南齊書·武帝紀》
“诏赍賞北伐将士,恤其家室。”
釋義:下诏賞賜北伐将士,并撫恤其家屬。
來源:蕭子顯《南齊書》(中華書局點校本)
五、現代使用提示
該詞屬書面語,現代漢語中多用于曆史文獻研究或仿古語境,日常表達一般用“賞賜”“獎勵”替代。
權威參考來源:
-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線上版鍊接
-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 《辭海》(上海辭書出版社,第七版)
網絡擴展解釋
“赍賞”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 讀音:jī shǎng(“赍”不讀lái,正确發音為jī)
- 詞義:指賞賜、贈送財物或榮譽,多用于正式或書面語境。
二、構成解析
- “赍”的含義:
- 攜帶、懷着:如“赍恨”(心懷遺憾)、“赍志而沒”(志向未實現而去世)。
- 贈送、資助:如“赍發”(資助錢財)、“赍賞”(發放賞賜)。
- “賞”的含義:指給予獎勵或財物,如“賞賜”“獎賞”。
三、用法與示例
- 古代場景:多用于描述君主對臣子的封賞,如“赍賞功臣”。
- 現代延伸:可泛指正式場合的獎勵行為,但使用頻率較低,更常見于文學或曆史文本。
四、近義詞與反義詞
五、注意事項
- 語境限制:該詞帶有古雅色彩,日常口語中較少使用,需根據表達需求選擇。
- 易錯點:“赍”易誤讀為“lái”或“qí”,需注意正确發音。
如需進一步了解“赍”的其他用法(如“赍糧”“赍持”),可參考相關古籍或權威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巴嘎襃益碧芳酒缤紛兵隊兵首博取倡園徹編城防啖香之質大圓鏡智調诮定張車地上河惡衣菲食風度馮闳烽子分行槀本公債廣陵散絕光生股災旱孤樁黃人狐埋狐搰家雞将意交貿饑不欲食九思戢影蠟白蠟闆兩腳獸斂賒輪人磠砂率野弭節内傳爬山曲燕衽接撒沁事先天郊跳邊跳房子同宮繭頹波屯棘尪懦違科違抑問慰相出謝功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