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格式塔心理學的意思、格式塔心理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格式塔心理學的解釋

亦譯“完形心理學”。西方心理學主要流派之一。20世紀初創立于德國。主要代表人物有韋特墨、考夫卡、苛勒。主張現象的經驗就是整體或格式塔,反對構造心理學的元素主義,認為整體不等于部分之和,意識經驗不等于感覺和感情等元素的總和,思維也不是觀念的簡單聯結。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格式塔心理學(Gestalt Psychology),又稱完形心理學,是20世紀初起源于德國的心理學流派,由馬克斯·韋特海默、沃爾夫岡·苛勒和庫爾特·考夫卡共同創立。其核心觀點是心理現象應以整體形式被研究,而非分解為孤立元素,強調“整體大于部分之和”。

核心理論與特點:

  1. 整體性原則
    格式塔心理學認為,人類對事物的感知并非基于零散元素,而是以整體形式直接呈現。例如,将數字1和3并置時,人們會直接識别為“13”而非單獨的兩個符號;若置于字母A和C之間,則會被視為字母B。這種整體性感知被稱為“完型”(即完整形式)。

  2. 知覺組織規律
    考夫卡提出知覺形成的四大原則:

    • 圖形與背景區分:視覺系統自動區分主體與背景;
    • 接近性:距離相近的元素易被視為整體;
    • 相似性:相似特征的元素被歸為一類;
    • 閉合性:傾向于補全不完整圖形以形成完整認知。
  3. 反對元素主義
    該學派批判馮特的構造主義心理學,認為意識經驗無法通過簡單元素疊加解釋,例如動态光點會被感知為連續運動(如跑馬燈效果),而非離散的燈泡閃爍。

影響與應用:

格式塔心理學通過實驗證明,人類認知具有主動組織信息的能力,其理論至今仍是解釋知覺、思維及藝術創作的重要基礎。如需進一步了解創始人著作或具體實驗案例,可參考《格式塔心理學原理》或相關曆史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格式塔心理學是一種關于人類的心理現象和行為的研究領域。它起源于瑞士心理學家卡爾·榮格在20世紀中期提出的關于人的個性和潛意識的理論,成為當時流行的心理學流派之一。 格式塔心理學的詞彙拆分如下: - 格式:由“卩”和“二”兩個部首組成,共5個筆畫。意為排版、結構、形式。 - 塔:由“土”和“與”兩個部首組成,共7個筆畫。意為建築物、象征、象征性。 - 心理學:由“心”和“田”兩個部首組成,共8個筆畫。意為研究心靈和心理過程的科學。 格式塔心理學的詞語來源是将卡爾·榮格的理論命名為“格式塔心理學”,其中“格式塔”取自榮格的思想中的“個人無意識”,而“塔”的意象則象征着建構在無意識上的個人特質和經驗。 關于格式塔心理學的繁體字寫法和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并無特定記錄,因為這個詞的創造和使用相對較新,通常使用簡化字形來表示。 以下是關于格式塔心理學的例句: - 我對格式塔心理學的研究非常感興趣。 - 格式塔心理學為我們理解個人行為提供了有益的視角。 一些與格式塔心理學相關的組詞有:格式塔心理學家、格式塔心理學理論、格式塔心理學研究等。 關于近義詞,可用其它相關的心理學流派來表示,如行為主義心理學、人本主義心理學、認知心理學等。 暫時沒有明确的反義詞與格式塔心理學直接相關,因為反義詞通常是針對一個特定詞語的。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歡迎繼續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