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幄茵。 三國 魏 曹操 《請追贈郭嘉封邑表》:“自在軍旅,十有餘年;行同騎乘,坐共幄席。”
“幄席”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維度解析:
“幄席”由“幄”和“席”兩個單字構成:
組合後,“幄席”意為帷帳與席墊的合稱,泛指休憩或坐卧的場所,常見于描述古代行軍、宴會場景。
該詞最早見于三國時期曹操的《請追贈郭嘉封邑表》:
“行同騎乘,坐共幄席”
意為形容與郭嘉同吃同住、親密無間的軍旅生活,體現“幄席”指代共同起居的營帳環境。
現代漢語中,“幄席”已極少使用,僅在研究古文或曆史場景時出現。其近義詞“帷幄”仍保留在成語“運籌帷幄”中,指幕後籌劃。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漢典》對“幄”的釋義或滬江詞典的注音解析。
“幄席”是指床上所擺放的床單、被褥等用品。在古代常常用它來比喻帝王的寝宮。
“幄席”由“幄”和“席”兩個字組成。
其中,“幄”的部首是幹,總筆畫數為13。
而“席”的部首是巾,總筆畫數為10。
“幄席”一詞最早出現在《詩經》中,後來成為常用詞彙。在繁體字中,“幄”字與簡體字保持一緻,而“席”字則以“蓆”字替代。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就“幄席”而言,古時的寫法是“幄夕”,其中的“席”字寫作“夕”,表示床上用品。
1. 他輾轉反側,無法入眠,起身整理了一下幄席。
2. 帝王每晚就寝時,侍女們會為其鋪陳柔軟的幄席。
1. 安睡幄席
2. 整理幄席
床上用品、寝具
清醒、清醒時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