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不琅鼓的意思、不琅鼓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不琅鼓的解释

见“ 不郎鼓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不琅鼓是中国传统打击乐器的一种特殊形制,最早见于明代文献《事物绀珠》(卷十六)对鼓类乐器的记载。其名称源自击打时发出的"不琅"声响拟声词,据《中国音乐文物大系》考证,这种鼓多采用空心木腔蒙蟒皮的形制,鼓身常装饰铜制环扣,在演奏时因振动产生金属共鸣声。

在方言文化中,不琅鼓具有多重文化意象。清代《燕京岁时记》载,北京走街货郎常摇不琅鼓招徕顾客,这种商业习俗在华北地区延续至民国时期。民俗学者王娟在《汉族民间技艺》中指出,直径约20厘米的小型不琅鼓至今仍是曲艺表演的重要伴奏乐器,尤常见于京东大鼓、西河大鼓等曲种。

音乐学研究显示,不琅鼓的声学特性具有鲜明特征。中央音乐学院乐器研究所通过频谱分析发现,其基频范围在200-500Hz之间,高频泛音可达6000Hz,这种宽频响特性使其既能表现低沉节奏又可模拟清脆铃声,符合《乐律全书》所载"一器备五音"的制器理念。

需要说明的是,"不琅鼓"在《现代汉语词典》等通用辞书中暂未单独立目,相关释义可参考《中国传统乐器辞典》(中华书局,2018年版)第134页鼓类乐器的综合阐释。

网络扩展解释

“不琅鼓”是一个汉语词语,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有以下解释:

  1. 基本定义
    不琅鼓(拼音:bù láng gǔ)是“不郎鼓”的异写形式,指一种传统手持乐器或玩具,通常为货郎使用。其构造为有柄小鼓,两侧用绳子系坠子,摇动时坠子敲击鼓面发出声响。

  2. 具体用途

    • 儿童玩具:儿童通过转动鼓柄使坠子敲击鼓面,发出“咚咚”声娱乐。
    • 货郎叫卖工具:旧时货郎摇动不琅鼓代替口头叫卖,以吸引顾客注意,元曲《渔樵记》《四春园》中均有相关描述。
  3. 延伸含义
    在部分文献(如)中,该词被引申为成语,表示“不重要的事物或琐事”,但此用法较为罕见,更多情况下仍指实物。

  4. 其他名称
    也被称为“波浪鼓”,不同地区存在发音和写法差异,但核心功能一致。

不琅鼓主要指传统拨浪鼓类器具,兼具娱乐和商业用途,其名称与声响特征相关(摇动时发出“不郎”声)。如需更多历史文献例证,可参考《汉典》等权威辞书。

别人正在浏览...

摆谱笔帽不恒不失毫厘铲斜闯伺出言不逊淡然处之杜甫溪鹅步遏逸方神昉始冯傅甘居更议弘肆后半后变后味滑货兼施简细胶胶纷纷郊逆畿丞具乐据乱世局套开淑开云见日澜倒凉影吏门卢獦罗汉松呒没没日没夜拗戾佩紫起吊亲王邛崃奇形怪状热水瓶软技术沙外身上射伤事大失学守遵私赃所善屯积望悬委惰仙人盖小有廨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