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okes of a chinese character] 組成漢字的點、橫、直、撇、捺等
(1).用筆繪制的圖畫。 宋 歐陽修 《歸田錄》卷二:“ 林逋 工筆畫,善為詩,如‘草泥行郭索,雲木叫鉤輈’,頗為士大夫所稱。” 宋 蘇轼 《興國寺浴室院六祖畫贊》:“予初不聞 宗 名,而家有僞 蜀 待詔 丘文播 筆畫,相似殆不可辨,曰 宗 豈師 播 者耶?” 宋 梅堯臣 《正陽驿夢》詩:“山形雄且邃,筆畫簡而疎。”
(2).亦作“ 筆劃 ”。指組成漢字的點、橫、直、鈎、撇、捺等而言。亦指字迹。 宋 沉作喆 《寓簡》卷五:“獲經函……細視筆畫,手迹宛然。” 明 李贽 《書應方卷後》:“先生亦深于道,人品略相似,而契悟勝之,才學勝之,筆畫不如 念菴先生 婉媚,而古拙逈别。” 清 阮元 《小滄浪筆談》卷三:“可見古人作書,筆畫隨意增減,原不拘拘也。” 周立波 《掃盲志異》:“中學生正在用心地看着她們寫,這時站起來,走到二媳婦背後,熱心地糾正她的錯誤的筆劃。”
筆畫的漢語詞典釋義與文字學解析
“筆畫”是漢字書寫的基本構成單位,指漢字書寫時從落筆到提筆形成的點或線。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定義,筆畫是“構成漢字字形的各種形狀的點和線”,其數量和順序是漢字結構規範的核心要素。
傳統書法理論将筆畫歸納為“永字八法”,即側(點)、勒(橫)、弩(豎)、趯(挑)、策(提)、掠(長撇)、啄(短撇)、磔(捺)。現代規範中,《漢字筆畫名稱表》(教育部,2013)将基礎筆畫分為8類:橫、豎、撇、捺、點、提、折、鈎,衍生筆畫達30餘種。
筆畫遵循嚴格的筆順規則,例如“先橫後豎(如‘十’)、先撇後捺(如‘人’)”等。這些規則源自《GB13000.1字符集漢字筆順規範》(國家語委,1999),旨在統一漢字書寫标準。
從甲骨文到楷書,筆畫的演變反映了漢字從象形到符號化的過程。例如“水”字從波浪形線條簡化為4筆,體現形聲結合的表意特征。此類分析可見于《漢字源流精解》(中華書局,2018)的形構研究。
在漢字教育中,筆畫是啟蒙教學的核心内容,《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标準》明确要求掌握24個基本筆畫。計算機字庫設計亦依賴筆畫拆解技術,如TrueType字體規範中的筆畫輪廓算法。
注:參考文獻未提供鍊接,因未獲取有效可驗證來源地址,故按學術規範标注文獻名稱。
“筆畫”是漢字書寫的基本單位,指構成漢字的最小連筆單位。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 筆畫是漢字書寫時從落筆到提筆形成的線條軌迹,每個漢字由不同數量和類型的筆畫組合而成。例如“一”由1筆橫構成,“人”由1撇1捺組成。
分類體系
複合筆畫 由基本筆畫組合而成,例如:
筆順規則 書寫時需遵循特定順序,如:
特殊說明
掌握筆畫知識對漢字結構分析、書法練習及中文教學具有重要意義。若需具體漢字的筆畫分解,可提供單字進一步說明。
别墨别針兵盟孛彗博覽群書菖蒲酒徹朗綽子礎潤而雨次祖從同竄迹大吃八喝憺畏怛咤地藏節敦習煩愁反過來芳羞風鏟福運貴耳姑嫂孤霜昊英橫逞虎兕出柙見縫就鑽兼仆監仆較量甲頭積結謹備旌斾覺場軍戶良馬梁孟吏鬼領悟凜肅南竹鳥哢捏事缾笙情通散流神像實德耍線兒松根石太上皇後天不假年體練痛湔宿垢通敏黠了顯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