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省納的意思、省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省納的解釋

省察采納。 漢 王逸 《<楚辭章句>序》:“﹝ 屈原 ﹞遭時闇亂,不見省納,不勝憤懣,遂復作《九歌》以下凡二十五篇。”《後漢書·賈逵傳》:“臣以 永平 中上言《左氏》與圖讖合者,先帝不遺芻蕘,省納臣言,寫其傳詁,藏之秘書。”《後漢書·獨行傳·谯玄》:“時數有災異, 玄 輒陳其變。既不省納,故久稽郎官。”

謂以少量明器放進墓穴。《禮記·喪服小記》:“陳器之道,多陳之而省納之可也。” 孔穎達 疏:“多陳之者,謂朋友賓客贈遺明器,多陳列之以為榮也。而省納之可也者,雖復多陳,不可盡納入壙,故省少納之可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省納是漢語中的一個古語詞彙,現多用于書面語或特定語境,其核心含義為審察并采納,特指上位者(如君主、官員)對下屬意見或建議的審查與接受。以下從釋義、字源、典籍用例三方面詳解:

一、釋義與用法

二、字源解析

  1. 省(shěng):
    • 本義為視察、審查(《說文解字》:“省,視也”),引申為反思、檢查。
    • 此處取“審察”之義,如“省察”“省視”。
  2. 納(nà):
    • 本義為接納、采納(《說文》:“納,絲濕納納也”),後泛指接受。
    • 如“納谏”“笑納”。

      二字合成“省納”,凸顯“審辨→接受”的遞進關系。

三、典籍例證

  1. 史書用例:

    《後漢書·郭躬傳》:

    “帝省納之,遂敕躬議定刑律。”

    (漢明帝審察采納其建議,命郭躬修訂刑律。)

  2. 政論文獻:

    宋代李綱《議國是》:

    “願陛下省納群議,以定大計。”

    (懇請君主審察并采納衆臣意見以決策。)


權威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省納”是一個漢語詞彙,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省察采納(常見于古代文獻)

含義:指上級對意見或建議的審察與接受,常見于古代政治或學術場景。例如臣子進谏後,君主是否采納其言。
文獻例證:

  1. 漢代王逸在《楚辭章句序》中提到,屈原因“不見省納”而憤懑創作《九歌》。
  2. 《後漢書》記載賈逵上書後,漢明帝“省納臣言,寫其傳诂,藏之秘書”。
    使用場景:多用于描述古代君臣互動或學者進言未被重視的情況。

二、喪葬禮儀中的器物處理

含義:指在葬禮中陳列大量明器(陪葬品),但僅選擇少量放入墓穴。
出處:
《禮記·喪服小記》記載“多陳之而省納之”,孔穎達解釋為“多陳列以顯榮,少入葬以節制”。
意義:既體現對逝者的尊重,又避免鋪張浪費。


補充說明

部分現代解釋(如)将“省納”引申為“節約并收納”,強調節儉與包容的品質,但此用法較少見于權威古籍。建議結合具體語境判斷詞義。

别人正在浏覽...

百品冰梨嬖童慘咽陳霸先騁誇德憲跌蕩不拘帝流漿飛來剪甘言公大夫規矩準繩寒櫻涸冱弘長悔痛焦躁家兄記錄斤迹九泉之下悸心霁月光風絕後光前窺瞻困瘁老糊塗老态蠻布門口名族南五祖平治戚寵窮逼瓊蕤求瑕曲阻人身攻擊如蟻附膻獸心人面水落歸槽熟識竦心騰虎透光頹唐拓複土音刓方為圓亡弗萬古蟾枉系蚊蟻無所需求遐舉翔實邪亂信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