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牽牛織女的意思、牽牛織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牽牛織女的解釋

指牽牛星、織女星。亦指古代神話中的 牛郎 、 織女 。 三國 魏 曹丕 《燕歌行》:“牽牛織女遙相望,爾獨何辜限河梁。” 南朝 梁 宗懔 《荊楚歲時記》:“七月七日為牽牛織女聚會之夜。” 唐 杜牧 《秋夕》詩:“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元 盧摯 《沉醉東風·七夕》曲:“卧看牽牛織女星,月轉過梧桐樹影。”參見“ 牛郎織女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牽牛織女”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意象,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一、詞源與基本含義

“牽牛織女”最初指天上的兩顆星宿——牽牛星(牛郎星)和織女星,分别位于銀河兩側。在《詩經·小雅·大東》中,兩星被拟人化,成為農耕與紡織的象征,後逐漸演變為神話人物。

二、神話傳說演變

  1. 核心故事
    織女為天帝孫女,因與凡人牛郎相愛觸犯天規,被王母用銀河分隔,每年七夕借鵲橋相會。
    關鍵情節包括:老牛報恩贈牛皮、仙女下凡沐浴、牛郎盜衣結緣等。

  2. 曆史發展

    • 先秦:僅作為星宿名稱
    • 漢代:出現“鵲橋相會”雛形(《淮南子》)
    • 魏晉:形成完整愛情叙事(殷芸《小說》)
    • 唐代:融入七夕節俗(杜牧《秋夕》詩句為證)

三、文化意義

  1. 愛情象征:比喻被迫分離的戀人或夫妻,如曹丕《燕歌行》“牽牛織女遙相望”。
  2. 節俗載體:衍生出七夕乞巧、觀星等民俗活動。
  3. 文學母題:成為曆代詩詞常用意象,如杜甫《牽牛織女》詩。

四、相關詩詞舉例

如需了解完整故事版本或不同曆史時期的演變細節,可參考《淮南子》《荊楚歲時記》等古籍記載。

網絡擴展解釋二

牽牛織女的意思

《牽牛織女》是一個古老的漢字詞語,意為“維系牽牛和織女的關系”。精确來說,牽牛是指一種供耕作的牲畜,織女是指古代以修補衣物、編織各種織物為生的女性。

拆分部首和筆畫

《牽牛織女》的部首拆分為“牜”、 “女”,其中“牜”是表示“牛”的部首,而“女”表示“女性”的部首。

根據《現代漢語規範詞典》的筆畫順序:牽牛(9筆)、織女(8筆)。

來源

《牽牛織女》這個詞源自中國古代的傳說故事——“七夕牛郎織女”,也被稱為“中國的情人節”。故事中,牛郎和織女分别是牧童和織女星。每年的七月七日,牛郎和織女通過一條銀河相會一次。這個故事表達了對真愛的向往和思念之情。

繁體

《牽牛織女》的繁體字形狀為「牽牛織女」。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有人提到過《牽牛織女》的古時寫法,但并沒有确切的文獻記載。所以無法提供具體古時候漢字寫法,請以現代字形為準。

例句

1. 他們的愛情就像《牽牛織女》般美麗而動人。

2. 姐妹倆感情深厚,就像《牽牛織女》一樣,永遠不分離。

組詞

可組成的詞語:牽牛花、牽牛星、織女星、織女座。

近義詞

類似意思的詞語:緣分、情侶、戀人。

反義詞

相反意思的詞語:分離、失散、疏遠。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