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步韻的意思、步韻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步韻的解釋

[use the rhyme sequenee of a poem] 按照原詩、詞的韻腳和順序作詩、詞唱和

詳細解釋

用他人詩作韻腳的原字及其先後次第來寫詩唱和。始于 唐 代 白居易 同 元稹 的互相唱和,至 宋 代而大盛。也稱次韻。 清 吳喬 《答萬季埜詩問》:“和詩之體不一……用其韻而次第不同者,謂之用韻;依其次第者,謂之步韻。” 魯迅 《且介亭雜文·病後雜談》:“這個豔傳,那個步韻,比對于華屋丘墟,生民塗炭之慘的大事情還起勁。”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步韻是中國古典詩詞創作中的特殊形式,又稱"次韻",指詩人依照他人原作的韻腳字及其先後次序進行和詩。這種創作方式最早可追溯至唐代白居易與元稹的酬唱詩,至宋代經蘇轼等文人推廣形成規範體例。

從形式特征分析,步韻需滿足三重要件:一是完全沿用原詩韻腳字,二是嚴格遵守原詩韻腳順序,三是限定在"和詩"的特定創作場景。例如蘇轼《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既保留了章質夫原作的"墜、思、閉、起、綴、碎、水、淚"八個韻腳,又依序排列,實現了聲律與情感的精準呼應。

清代趙翼在《陔餘叢考》中強調:"步韻最困人,如相毆而自絷手足也。"道出了這種創作方式既要受原韻束縛,又需展現新意的藝術難度。《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評價此類作品"争奇鬥險,窮工極巧",體現了文人在限制中追求突破的創作精神。當代學者王兆鵬在《唐宋詞格律》中指出,步韻現象折射出中國文人獨特的競技智慧和審美趣味,其文化價值已超越單純的文字遊戲範疇。

網絡擴展解釋

“步韻”是中國古典詩詞創作中的一種唱和形式,指在回應他人詩詞時,嚴格按照原作的韻腳字及其順序進行創作,又稱“次韻”。以下是詳細解釋:

1.核心定義

2.曆史起源與發展

3.創作特點與難點

4.實際應用舉例

5.與其他和詩形式的區别

步韻是中國詩詞文化中兼具藝術性與競技性的創作形式,既考驗作者功力,也促進文人交流。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作品或曆史典故,可參考《漢典》等權威辭書。

别人正在浏覽...

百城白熱暢辨長檄愁黛春柔慈息催趣寸簡大悟德句钿車滴水成河笃行非業飛蠅垂珠風流千古封禺濠上桓撥花舌子彙湧婚室加冕箭簳甲子雨窘绌救經引足餽糧勒緊蠡蔔綠油油毛铢門戶之争虐割牛奶柹排行鬐虹卻非冠入網刹把省候設弄是非口舌飾節首功首稼收離聚散水天思謀松緩镗威騰趠特煞推介推蹑晤面枵羸謝豹花謝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