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投子的意思、投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投子的解釋

博具。或雲起于 戰國 ,或雲創于 三國 魏 曹植 ,取其投擲之義。初用玉制,隻兩顆,後改用骨制,故又稱“骰子”,增至六顆。每顆成正立方體,六面分别刻一點至六點之數,投擲以決勝負。點着色,故後世又稱“色子”。參閱 唐 李匡乂 《資暇集·投子》、 宋 高承 《事物紀原·博弈嬉戲·投子》。《史記·範雎蔡澤列傳》“或欲大投” 南朝 宋 裴駰 集解:“投,投子也。” 清 俞樾 《茶香室三鈔·平索看精》:“觀下文有律令,有頭盤,有抛打,殆亦以投子為之耶?”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投子”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博具,其含義及曆史演變可綜合多個權威資料歸納如下:

  1. 基本定義與起源
    投子是古代用于賭博或遊戲的工具,最早可追溯至戰國時期,也有記載稱由三國時期曹植所創,取其“投擲”之意。初期僅有兩顆,材質為玉石,後逐漸演變為骨制,數量增至六顆,并改稱“骰子”。

  2. 材質與别稱演變

    • 材質:早期為玉制,後因成本及實用性改用動物骨頭制作。
    • 别稱:因投擲動作得名“投子”,後因材質變化稱“骰子”,又因點數着色被稱為“色子”。
  3. 結構與用途
    投子呈正立方體,六面分别刻有1至6點,通過投擲點數決定勝負。其設計影響了後世骰子的形态,成為賭博、占卜及棋類遊戲的常見工具。

  4. 曆史文獻記載
    唐代李匡乂《資暇集·投子》和宋代高承《事物紀原·博弈嬉戲·投子》均詳細記載了其起源。此外,《史記·範雎蔡澤列傳》南朝宋裴骃的注解中亦提及“投子”,清代俞樾的《茶香室三鈔》則探讨了其使用方式。

  5. 與骰子的關系
    投子是骰子的前身,兩者實為同一物品在不同時期的名稱。現代“骰子”一詞更常用,而“投子”多見于古籍或特定方言中。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内容,可參考《資暇集》《事物紀原》等原始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投子的意思

投子是一個常見的詞語,指的是将某物抛擲、擲入指定的位置或目标的行為。它可以用于形容實際的行動,也可用來比喻某種動作或态度。

拆分部首和筆畫

投子的部首是手(扌),由右邊的短斜線和左邊的橫線組成。根據《康熙字典》的分類,投字屬于“手部”門類。

投字的總筆畫數為7,結構相對簡單,可用于日常書寫和書法練習。

來源和繁體

投字最初的意義是“将柴火堆疊好”。後來,它的意義逐漸擴展到将其他物體抛擲或投入指定地點。

在繁體字中,投字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投字的形式稍有不同。它的古漢字寫法為“㜩”,由上下兩個“頭”的結構組成。

這個古漢字寫法在現代已不常見,主要用于古代文獻的研究和書法欣賞。

例句

1. 他投子的力道很準确,把籃球投進了籃筐。

2. 她投子的心思很獨特,總是能提出耐人尋味的想法。

3. 他投子看準了時機,成功地投資了一家新興公司。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投擲、投資、投籃、投入。

近義詞:擲、抛、扔。

反義詞:接、接收、接納。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