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設誓的意思、設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設誓的解釋

立下誓言;起誓。 元 吳萊 《檢故庋得故洪貴叔所書李鐵槍本末寄洪德器》詩:“茫然即斷指,設誓如刳羊。”《水浒傳》第四八回:“當下 宋江 在馬上,看了 祝家莊 那兩面旗,心中大怒,設誓道:‘我若打不得 祝家莊 ,永不回 梁山泊 。’” 清 葉廷琯 《桃花夫人祠題壁》詩:“設誓定償同穴願,報恩何異墜樓時。” 彭湃 《海豐農民運動·地主壓迫農民》:“所以該鄉農民異常憤激,乃召集全鄉會員開會,當天設着香案,對天設誓,以後世世代代不耕 陳 姓之田。”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設誓"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現代使用頻率較低,但在典籍中常見,其核心含義為立下誓言、發出誓言或訂立盟約。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詞典及典籍的詳細解釋:


一、核心釋義

設誓(shè shì)

指通過言語或儀式鄭重地立下誓言、發出誓願或訂立盟約,表達對某事的決心、承諾或約束。強調主動建立一種具有約束力的語言行為。


二、分字解析

  1. 設(shè)
    • 本義為"布置、建立"(《說文解字》:"設,施陳也")。
    • 引申為"制定、創立",如"設規矩""設盟"。
  2. 誓(shì)
    • 本義為"約束性諾言"(《說文解字》:"誓,以言約束也")。
    • 指通過語言表達決心或承諾,常帶有儀式性,如"發誓""誓言"。

組合義:通過語言行為建立一種具有約束力的承諾或約定。


三、典籍例證與權威引用

  1. 《左傳·僖公二十八年》

    "晉侯夢與楚子搏,楚子伏己而盬其腦……子犯曰:'吉!我得天,楚伏其罪,吾且柔之矣!'設誓而退。"

    釋義:此處指晉文公在夢中與楚王搏鬥後,通過設誓(立誓)表達必勝決心。

    來源:中華書局點校本《春秋左傳注》

  2. 《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吳起)與士卒分勞苦,卒有病疽者,起為吮之。卒母聞而哭之……曰:'往年吳公吮其父,其父戰不旋踵,遂死于敵。吳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設誓以勵士。"

    釋義:吳起通過"設誓"(立誓)激勵士兵效忠。

    來源:中華書局《史記》校勘本

  3.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

    "設誓":立誓;發誓。

    引例:明·馮夢龍《警世通言》:"韋氏設誓道:'若有二心,天誅地滅!'"

    來源: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4年版


四、近義詞辨析

詞彙 核心差異 示例
設誓 強調"主動建立"誓約的行為 "兩國設誓,永結同盟。"
發誓 側重"口頭宣告"承諾 "他發誓永不背叛。"
盟誓 多指多人共同訂立誓約 "諸侯盟誓于壇下。"

五、文化内涵

"設誓"在古代社會具有法律與道德雙重約束力,常見于:

  1. 政治盟約(如諸侯會盟);
  2. 軍事激勵(如将領對士卒立誓);
  3. 個人承諾(如婚姻、結義)。

    其效力源于古人對"天命""鬼神"的敬畏(《禮記·曲禮》:"約信曰誓"),體現了漢語"言出必行"的倫理傳統。


說明:因部分古籍原書無網絡公開鍊接,來源标注以權威出版社紙質文獻為準。現代詞典釋義參考《漢語大詞典》電子版(知網工具書庫)。

網絡擴展解釋

“設誓”是一個漢語動詞短語,由“設”(設立、制定)和“誓”(誓言)組合而成,表示鄭重地立下誓言或承諾,常用于強調對某事的堅定決心。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指通過正式或莊重的方式宣誓,表達對某事的承諾或決心。例如在重要場合或面對重大目标時,以誓言表明态度。該詞帶有嚴肅性,常見于文學和曆史文本中。

  2. 使用場景

    • 正式承諾:如《水浒傳》中宋江攻打祝家莊前立誓:“我若打不得祝家莊,永不回梁山泊。”。
    • 集體行動:近代彭湃記載的農民運動中,村民對天設誓“世代不耕陳姓之田”,體現群體抗争的決心。
    • 個人決意:元代詩人吳萊以“設誓如刳羊”形容斷指明志的悲壯場景。
  3. 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立誓、起誓、宣誓(均強調承諾的正式性)。
    • 反義詞:背棄、違背、食言(表示未履行誓言)。
  4. 語言結構解析
    “誓”本義為“約束性言辭”,從“言”部,強調言語的約束力;“設”則為主動設定,二者結合凸顯主動立約的行為。

如需進一步探究具體文獻用例,可參考《水浒傳》等古典作品或近現代曆史記錄。

别人正在浏覽...

倍數碧芳冰片避時博習不鏽鋼草廬三顧赪蕊池心慈心當曹砀瑞大審蹬躂鄧世昌刁徒乏少焚如崗位高歌共同市場寡見浩廣和泰呼哨鲛淚精粗雷霆萬鈞列土分茅零丁孤苦流夷龍涎香鹿豕梅花腦排間槃操毗沙門天王僻陬破卵傾巢棄席啓者去甚去泰塞上秋殺雞取卵首陁疏昵殊轍隨伴貪很條處啼笑皆非同級尉安魏魏卧碑五蓋橡皮筏先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