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舊指全家人逃亡出走,滿一定年限不歸,視其戶絕。
2.指逃跑絕迹。
“逃絶”是一個漢語詞語,具有兩層主要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宋史》或相關古代戶籍制度研究。
逃絶(Táo zú)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逃避,躲避。
逃絶的部首是辶(辵),拼音是chuo,意味着走,表示走的動作。它的筆畫數為10畫。
逃絶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演變過程中。逃表示逃跑,躲避,避開,絕有斷絕,不再存在的意思。兩者結合起來形成了逃絶這個詞。
逃絶的繁體字寫作逃絕。
在古代漢字發展階段,逃絶的寫法可能稍有不同,但整體結構和意義大緻相同。
1. 他無法面對現實,隻能選擇逃絶。
2. 在面臨危險時,他選擇逃絶,不敢去面對。
1. 逃亡:指逃跑躲避,通常用于逃離法律制裁的罪犯。
2. 逃匿:指躲避或隱藏起來,使人找不到。
3. 逃遁:指逃離逃避,也可用于指避開責任。
1. 逃避:指有意識地避開或回避某個情況或困境。
2. 躲藏:指隱藏自己或東西,不被人發現。
3. 回避:指故意避開某個問題或困難。
1. 面對:指正視、直面困境或現實。
2. 勇敢:指勇于面對困難和挑戰,不退縮。
3. 追隨:指緊密跟隨,不放棄。
【别人正在浏覽】